刚签下天价管道协议,蒙古国"亲华"总理遭罢免,中俄蒙合作悬了
蒙古国政治内斗加剧,"亲华"总理为什么突然遭议会罢免?这又将对中俄天然气管道合作造成怎样的影响?
今年以来,蒙古国内部的政治斗争明显加剧,继前任总理奥云额尔登在6月份因涉嫌贪腐被迫辞职后,当地时间10月17日,蒙古国议会(国家大呼拉尔)又投票通过了新总理赞丹沙塔尔的决议。
不过,在10月20日,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否决了这一决议。但按照蒙古国法律,只要议会重新投票并有三分之二或以上议员支持罢免,总统的否决也可能被推翻。也就是说,赞丹沙塔尔的政治前途依然悬而未决。
那么,蒙古国为什么会频繁更换总理?
说回到奥云额尔登,他作为蒙古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还曾前往美国留学深造,因此被国家寄予厚望,认为是可以带领蒙古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生代,当然,这里所谓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推行蒙古国的"第三邻国"外交政策,靠着西方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
事实也证明,在奥云额尔登任内,蒙古国的确与美国、欧洲以及日韩等国家走得很近,甚至还在中国管制稀土出口后,与美国签署了稀土开发协议,这也被视为奥云额尔登任内最重要的政治成就。
但奥云额尔登也深陷腐败丑闻,尤其是在经济低迷、社会不满情绪上升的背景下,其家属炫富事件引发大规模抗议。他儿子特木伦的女友在社媒上公开炫耀名牌包、豪车等奢侈品后,矛盾被彻底引爆,蒙古国内爆发了严重的抗议示威游行,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奥云额尔登只能向议会提交信任投票动议,最终未能挽回败局,黯然下台。
而赞丹沙塔尔在接任奥云额尔登的总理之位后,明显改变了蒙古国的外交战略,与奥云额尔登亲西方的路线不同,赞丹沙塔尔在上台后开始积极与中俄开展合作,并且趁着上海组织合作峰会期间,与中俄双方签署协议,将奥运额尔登时代始终迟迟无法落地的中俄蒙天然气管道项目给敲定了下来,同时还最大化争取了蒙古国的利益,中俄同意未来大手笔投入打造中俄蒙经济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