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围观的“拉面哥”和乡村“流量场”(4)

2021-03-08 10:50  新京报

程运付走进院子,和院墙外的人打招呼。新京报记者肖薇薇摄

2月22日,21岁的美食主播彭佳佳在费县关司集市上见到了程运付,“他笑得特别淳朴,坚持15年不涨价也很难得。”

程运付说,他能坚持15年,因为他是从最贫困的生活经历过来的,“3元一碗的拉面,来赶集的人才能喝得起,舍得喝。”

彭佳佳是安徽人,此前拍了很多家乡的美食视频,也在网上卖一下家乡农副产品,视频播放量不算高,大多是几万次。

“拉面哥的视频,爆了。”彭佳佳记得,第一个短视频发出去后,两个小时左右,视频播放量从几千一下涨到几万,然后几十万,几百万,很快成为她账号里流量最高的视频。

她很意外,赶紧把程运付其他素材剪好上传,包括他在摊位上哼歌的一段视频,接连发了三个视频,几天下来,总播放量达3亿,点赞超过了300万。她的账号目前涨粉70多万,“想过流量应该还行,没想过这么高”。

程运付一下子火了。胡立荣记得,从正月十二的梁邱集上开始,举着手机的人将摊位围得水泄不通,他们自报家门,有从新疆坐32个小时火车过来的人,也有人开了1600公里,为了喝一碗拉面。

被围观的“拉面哥”和乡村“流量场”

程运付(拿话筒者)刚走出家门,几百台手机高高低低就包围住他。新京报记者肖薇薇摄

想着远道而来皆是客,两口子客气地招呼他们,网友喊他们,“拉面哥,拉面嫂”。程运付感觉和往常没太大区别,“和大家拉拉家常”。

端面的长队很有秩序地排着。来赶集的老顾客上前一看,都在拍拉面哥,打趣说,“我今儿不来凑热闹了,这队伍长的,你火了啊,以后可有福了。”也有人想不明白,“卖拉面有啥好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