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围观的“拉面哥”和乡村“流量场”(5)

2021-03-08 10:50     新京报

程运付没想过自己会出名,全国会做拉面的人太多了。

十五年前,程运付刚结婚,跟着开面馆的亲戚学了半年的手艺,一张面案,一个炉子,一口锅,两口子的拉面摊支起来,在集上卖,3块钱一碗。起初生意不太好,“新摊子,别人不认可你,不知道你好不好吃。”

“生意越不好,越要天天去赶集。”妻子有水煎包的手艺,吃水煎包的人也试着尝一碗拉面,他又去学了做卤子的手艺,肉丝配上豆皮、鸡蛋和火腿肠,几乎每天都出摊。慢慢生意越来越好,两口子商量,改为五天赶四个集。

“满满一大碗面,很实惠。家里小孩放假就闹着要去集上吃面。”梁邱集上一位卖菜的老人说,有时见着年岁特别大的老人,身上钱不够,他直接摆摆手,说不要了,“人很朴实。”

六七年前,肉的价格涨了,程运付考虑过一碗面涨个一块钱,给顾客说了,“老头老妈妈很为难的样子,说你一上涨就不舍得喝了,别放肉了,你多给俺点面,能吃饱就行。”他和妻子商量,“别涨了,农村人赚钱不易,当个人情,我多卖点力,多卖几碗一样的。”

他买了一辆二手的大巴车,拆卸了椅子,摆放两排长桌子,冬天赶集时,客人可以在车上坐着吃,暖和多了。

程运付说,自己对金钱看得很淡,钱够花就好,这些人情都是实的。他的手机里有很多顾客发来的信息,问他,“明天赶集吗?”骤然大降温的日子,有人提醒他去赶集要穿厚点。和他同龄的人常喊他哥,他搓了搓黝黑粗糙的脸,笑起来,“我长得就是显老,大家都说我是七零后。”

出摊的日子,特别是农闲与年节时候,他要忙到在收摊后才能歇一会儿,经常一天只能吃一顿饭。揉一天的面,手臂酸胀。

在村里,程运付一家的生活条件不算好,他和妻子借住在哥哥家的老房子里,儿子17岁了,一直跟着爷爷奶奶住。两人商量着再努力干几年,盖间自己的房子。胡立荣说,出摊最累的还是丈夫。“只要两个人一起干活,我也不觉得多苦。”

举着手机来找程运付的人一天比一天多,人们很快打听到了他的家。

2月27日,食材不够了,他去县里进货,刚回到村里,车就被人群团团围住,尚未停稳,一个穿着红色花点棉袄的女人直挺挺躺在了车轮前。

开车的是大哥程运明,他赶紧猛踩刹车,程运付吓到不行,下车去看,女人一见他下来,猛地站了起来,抓着他的手臂,蹦跳着边走边大喊,“拉面哥是我的。”

又有人冲上来,拉着他往另一边扯,他的手臂发麻,有人推搡着他,围观的人举着手机,嬉笑着跟拍,视频里他弯着背,茫然地被拉到这里,再被推到那里。他抿着嘴,“太害怕了,没经历过这样的事。”

程运明拨开人群,护着弟弟往家走。

人群跟着他们进到家里,堂屋、院里站满了人。程运付站在堂屋里,不断有人找他合影,手机对着他,对着他的母亲和媳妇,对着鱼缸、墙上的婚纱照、奖状,甚至院子里的鸡和厕所,天色暗下来,一家人局促地坐着,举着手机的人进进出出。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