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论|全汉昇:大唐帝国的极盛与运河(2)

2023-12-24 13:42     360kuai

除上述外,裴耀卿对于漕运物品的种类,也有一些改革。以前江南百姓派人把租米用船运往洛阳,须自己负担运费。如今政府规定这些租船到达河阴,把租米卸下后,便可转回南方去,不必像以前那样另外转雇河师水手来在黄河航运。这样一来,由于河阴洛阳间运输责任的免除,江南百姓自可省下一部分运费,船夫亦可较前空闲。对于这些剩余的运费与时间,裴耀卿曾设法加以利用。他把江淮百姓以地税名义缴纳来存贮于义仓的粟,[注二]变造为米,以上述剩余的运费,令船夫运往河阴,然后转运往长安。因为"江淮义仓多为下湿,不堪久贮,若无般运,三两年色变,即给贷费散,公私无益"。现在利用江南租船因免赴洛阳而剩下的时间和运费来运往河阴,以便转运往关中来满足那里对于大量粮食的需要,自可大大增加这些义仓粟的效用。

裴耀卿利用分段运输办法来转运江淮租米和由义仓粟变造之米的结果,"凡三年,运七百万石,省脚三(《旧唐书》卷四九《食货志》作"四")十万贯";无论关于运输量的增加,或运费的减省,都有惊人的成绩。[注三]

由于裴耀卿的改革漕运,关中粮食的供给遂有大量的增加。正当这个时候,关中农产的收成又非常之好。这样一来,关中米粮的供给较前特别增加的结果,价格自要因供过于求而下跌。为着要免除谷贱伤农的流弊,和增加公家仓廪的蓄积,政府遂于开元二十五年规定关中人民用米代替绢来缴纳庸调资课,并在关中一带增价收买粮食,名曰和籴。同时,关中既因粮食过剩而对于江淮租米的需要大减,政府又下令停运江淮租米,而改运布来作租缴纳。关于关中百姓以米代绢来缴纳庸调资课的办法,《唐大诏令集》卷一一一《关内庸调折变粟米敕》(开元二十五年二月)云:

敕:关辅庸调,所税非少,既寡蚕桑,皆资菽粟,常贱籴贵买,损费逾深。又江淮等苦变造之劳,河路增转运之弊,每计其运脚,数倍加钱。今岁属和平,庶物穰贱,南亩有十千之获,京师同水火之饶。均其余以减远费,顺其便使农无伤。自今以后,关内诸州庸调资课并宜准时价变粟取米,送至京,逐要支用。其路远处不可运送者,宜所在收贮,便充随近军粮。其河南北有不通水利,宜折租造绢,以代关中调课。所司仍明为条件,称朕意焉。[注四]

复次,关于关中和籴及停运江淮租米的记载,《册府元龟》卷五〇二云: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