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入伏,不出意外,今年三伏天将出现这5个现象,与往年不同

2025-07-12 21:58  头条

老话讲"晚入伏,热死牛",这话今年可应验了!

入伏的日子卡在7月20号,这可是近十年里头一遭这么晚。更稀奇的是,今年这三伏天统共就30天,比往年那40天的"长伏"短了不少,还偏偏碰上个闰六月,这天时透着股不寻常劲儿。

咱庄稼人过日子,讲究个顺应天时,眼瞅着这些变化,咱心里头得早有个准备,该咋办就咋办,省得抓瞎吃亏!

头一样,菜价怕是要往上蹿。按说大夏天的,菜该便宜得像白捡,黄瓜、西红柿、豆角啥的满地都是。可您瞅瞅现在,菜市场里黄瓜都得两块多,豆角、西红柿奔着五块去了,比刚入夏那会儿还贵!为啥?就赖这雨水!前阵子雨就没消停过,地里的菜泡着水,长得慢不说,烂根掉叶的不少。

眼瞅着进了闰六月,老辈人常说"闰六月,雨水勤",三伏天里这雨怕是下得更密更勤快。菜不好长,路不好走(运输难),这菜价啊,估摸着还得往上涨。咱自家有园子的,见缝插针种点小白菜、小油菜这类长得快的;去买菜呢,多瞅瞅咱本地的菜,像土豆、南瓜、冬瓜这些能放住的,稍微多买点存着,精打细算地过这个伏天。

第二样,出门看景的人指定多,挤得很!孩子们都放暑假了,现在时兴"带孩子出门长见识"。今年三伏天短,8月7号立秋就打锣了,立秋后啊,虽说天还热,但那股子闷得人喘不上气的劲儿多少能散点儿。

这么一算,十有八九到了8月下半月,拖家带口奔凉快地方去的人得扎堆!像云南、贵州、大东北这些地界儿,准保挤满人。乡亲们要是琢磨着趁假期带孩子出去转转、开开眼,可得赶早打算!车票、住处都紧俏,手慢了可真就赶不上了。

第三样,街边烧烤摊子要冷清喽。搁前几年,夏天傍晚,哪条街巷不飘着烤肉香?小马扎一支棱,冰镇啤酒一开,凉风一吹,那叫一个舒坦。

可眼下您再看?不少烧烤摊都关门了,还在开的生意也淡得很。不是大伙儿嘴刁了,是这日子赶的白天干活累得够呛,骨头架子都要散了,晚上谁还有心思出去?就想在家歇着!再说了,钱袋子得攥紧点,想吃烤肉了,自个儿买点新鲜的回家烤,又省钱吃着又放心。天再热,地里的活儿、厂里的工都不能停,这街边的热闹烟火气啊,怕是难再像以前那么旺了。

第四样,吃鸡的人少了,不像往年。 老讲究都说"入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特别是给孩子吃小公鸡,说是能防"疰夏"(夏天没精神)。

可现在,饭桌上炖鸡、炒鸡的少了。一来呢,鱼肉、海鲜啥的多了,吃着更爽口;二来啊,是这鸡的味儿不对了--现在多是吃饲料、关笼子里催大的,没等长足日子就上桌了,肉吃着发柴,塞牙,炖汤也没那股子鲜甜味儿。价钱是便宜,可吃着不香啊,谁还乐意买?伏天里想补补身子,倒不如炖点冬瓜薏米老鸭汤,清清火、去去湿气,更对咱这暑天的路子。

第五样,如今大伙儿都更金贵自个儿的身子骨了!

天是一年比一年热得邪乎,可咱老百姓活得也越来越明白了。空调是好东西,可也不能成宿成宿地开着,费电不说,吹久了还怕落下病。

您看晚饭后,村头树下、巷子口,遛弯儿的、唠嗑的、跳个广场舞的,人多了;小年轻们也知道跑跑步、出出汗舒坦。下地带饭盒的也不少,图的就是个干净、合口。再忙再累也得记着,好身板儿才是真本钱--这个理儿啊,在这难熬的三伏天里,体会最深!

老天爷今年给咱出了张新考卷: 入伏晚、伏天短、雨水勤,再加上个几十年不遇的闰六月。这些变化明明白白摆在眼前,光抱怨没用。咱庄稼人的老本事,不就是看天吃饭、顺天应时吗?

地里的庄稼勤照看着点,该排水的赶紧排,该遮阴的想办法遮;过日子的账本得精打细算,菜贵了就巧安排;最要紧的是身子骨,该歇晌的时候别硬扛,中午头热得邪乎,就多歇会儿。

把这几点都拿捏稳了,甭管这三伏天咋变脸,咱照样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平平安安!天热,多喝点绿豆汤,摇摇蒲扇,心静自然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