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时间的王虽然有封国,有食邑,但是没有行政权,也没有财赋权,所有大权都在朝廷任命的官吏手中。
最早的郡王,出现于西晋,当时司马炎大封宗室,封了很多宗室,封国一般是一个郡,享有一郡的食邑,不过有军队,治理权,被称为郡王。
隋唐时期,皇帝册封宗室或者有功的异形大臣、番邦贵族等大多挂一个郡王衔,名义上是王,其实际权力远不如秦汉时代的侯国。一个是因为时局的变化,一个是因为隋唐开始,人口的增加带动郡数的增加,这时候的郡已经没有秦汉时期大,唐以后出现府、军、路等别称。
明朝时期,从朱元璋开始,亲王一字,除了世子继承王位之外,其他庶子封为一郡之王,一般以藩国里面的郡县命名。不能世袭,隔代降级。
等到清朝时期,郡王这个词开始成为王号里面的词,有多罗郡王一爵,简称为郡王,仅次于亲王。也是唯一一个把郡王当作爵位号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