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实上袁绍为人外宽内忌不能容人,内部并不团结,这样的人是很难成大事的。而曹操却有王霸之志,他要成大事,一定不会牢记个人冤仇,否则他就不可能招揽到那么多人才。他的事业正在日益壮大中,依我看成大事者,非曹操莫属。所以将军你尽可放心,我敢保证你此去绝对无虞,一定马到成功!
出于对贾诩才智的信仰,张绣终于接受了贾诩的建议,第二次重又投向曹操。果然,一切全在贾诩的预料中,曹操似乎已彻底忘掉了上次那痛彻心扉的遭遇,表露出极大的热忱,亲率大军出城迎接张绣,其礼遇之隆,令人为之目眩!为表示自己的诚意,曹操甚至为自己的二十二子曹均娶张绣的女儿为妻,结成亲家,以彻底消除张绣的顾虑。
私底下,曹操拉着贾诩的手,满怀感激地说:“使曹操信义传扬于天下者,乃先生也。”贾诩由此而受到曹操格外的信赖和重用,当即被拜为“执金吾”,封都亭侯,遥领冀州牧。张绣归曹后,因感恩曹操的不记旧怨,所以在以后的官渡战役中甚为卖力,建立了不小的军功。曹操对之也封赏甚厚,迁升其为破羌将军,增邑二千户。看来这条路是走对了,史家因此而高度赞扬贾诩为张绣这一择主之谋,其胆识之超凡,称得上绝妙之至。
不过张绣的历史到此并没有能画上圆满的句号,史家对他以后的结局却暧昧地括起括弧来。八年后,张绣随曹操北征乌桓,竟在半途不明情由地突然暴毙。《三国志》作者陈寿对此含糊地一语带过。《魏略》透露的信息说他因恐惧而自杀。看来最后的结局并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