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周君臣看来,东南、西南的割据政权虽多,但都是汉人所建,是可以令他们称臣的。唯独割据并州的北汉是死敌,只能用武力消灭。北汉是沙陀人最后的"根据地"了,为了守好这块地盘,刘崇开国之初便巴结契丹,称"侄皇帝致书于叔天授皇帝"。契丹辽国也乐意认他这个侄皇帝,双方立即结成了同盟。
众所周知,"儿皇帝"石敬瑭之所以被后世唾骂,关键在于他将中原的天然防线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刘崇称帝之后压根就没打算收回燕云十六州,而后周则对比虎视眈眈。所以北汉和契丹是有共同利益的:北汉需要契丹在军事上的支持维系政权,而契丹也需要北汉来替自己承受后周的压力,唇亡齿寒。
所以郭威、柴荣、赵匡胤和赵光义四代帝王出兵北汉时,实际上对抗的都是北汉和契丹的联军,困难程度不言而喻。但好在柴荣是位雄主,即位之初便亲冒箭矢,严重消耗了北汉国力,使之"力已竭,气已丧,不足以为边患"。柴荣打废了北汉之后,赵匡胤试图将其消灭,遂于公元968年和公元969年两次出兵,但都因辽国出兵援助无功而返。公元976年,赵匡胤第三次发兵北汉,却离奇去世。
直到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才最终消灭北汉,五代十国的大分裂局面正式结束。作为五代十国中最后一个被消灭的割据政权,北汉享国不过短短28年,却因为自身的利益和契丹的支持而始终坚挺地矗立在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