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清初人宋起凤《稗说》说,南京二寺有两种朱元璋御容,灵谷寺者为一草本(大概指不设色的纸本),其像"望若龙状";鸡鸣寺者为"五官端好""面无纤痕"的彩绘图像。"
其三,与上说近似,但不称"宣威外域",说是朱元璋在得天下前为威服世人伪造的。
通过前文对文献及图像的追踪,不难发现, 从朱元璋的相貌被泛泛地形容为"姿貌雄杰""异常人",到符合相术上"辅骨插鬓"的特征,再升格为极贵的"奇骨贯顶",体现出一个发展的过程,大致经历了整个的明朝中前期。其表现便是朱元璋的容貌越来越奇,也越来越"丑"。
异相中朱元璋相貌之所以不完全相同(如有的就没有黑子),正体现了加工者手法、观念及心态不同的表现。这种民间的集体创作,远比宫廷画家的"稍加穆穆之容"要大胆和没有顾忌。?换言之,朱元璋的容貌在传世的过程中,经历了改造、加工,不断被添进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信息符号,如奇怪的脸型,突出的五官特征,以及12、24、36、72不等或"盈面"的黑痣等,最后变成一副"猪龙"之形。
【转载仅供思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