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惊天的土木堡之变,撕破了大明宗室藩屏国家的遮羞布

2021-07-21 09:39     360kuai

前言:大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四月,太祖皇帝朱元璋告太庙,大封诸子为亲王。在文华殿(位于奉天殿前广场东侧)宴请文武大臣之时,朱元璋说出了他封建诸王的用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在洪武朝的时候,为了对抗北元残余势力,从西起甘州,东至广宁的千里边防线上,一共有九位老朱家的亲王戍守于此。由西至东分别是:

肃王朱楧(封国甘州,今甘肃张掖)、庆王朱栴(封国宁夏,今宁夏银川)、秦王朱樉(封国西安)、代王朱桂(封国大同)、晋王朱棡(封国太原)、谷王朱橞(封国宣府、今河北张家口)、燕王朱棣(封国北平,今北京)、宁王朱权(封国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和辽王朱植(封国广宁,今辽宁北镇)。

以上九王称九大"塞王",每王置三护卫,"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其中晋王和燕王更是经常联合代、谷、宁、辽四王展开联合军事演习,对北元残部喊打喊杀。可以说在洪武朝后期开国武将勋贵大批凋零的背景下,朱元璋"亲王戍边"的政策起到了极好的效果。

但是在朱元璋驾崩之后,继位的皇太孙朱允炆调整国策,朝廷的对外政策日趋保守,守边亲王们也渐渐从国家的守卫者变成了朝廷的眼中钉。朱允炆君臣就此发动铁面无情的削藩运动,最终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在万般无奈之下起兵反抗。虽然朱棣创造了奇迹,以藩王身份干掉了大一统王朝的皇帝,但他登基之后依然延续了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只是手段更为柔和。最终到朱棣的孙子宣宗朱瞻基手上,所有亲王的三护卫都被裁撤到只剩一护卫。大明的亲王也正式由保家卫国的柱石,变成了混吃等死的蛀虫。就在这个时候,"土木堡之变"发生了,大明宗室们最后一块遮羞布也被撕了个干干净净。皇帝被俘,大军覆灭,惊心动魄的"土木堡之变"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