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想要的中方都给了,王毅也将顺道去巴国,有5件要事得当面说
近期南亚外交场上的动向值得留意:印度一直挂在嘴边的化肥、稀土等需求,中方给出了正面回应;王毅接下来还将顺道去巴基斯坦,5 件和地区发展紧密相关的要事,要当面好好谈。
这一连串动作背后,中国在南亚复杂的关系里怎么找平衡,值得琢磨。
观察者网8月19日消息,印媒称中国已经答应解决印方在化肥、稀土和隧道挖掘机这三方面的关切。
而与此同时外交部观网公布王毅部长新行程:会顺道去巴基斯坦,与巴方举行第六次中巴外长战略对话。
先看中印这边的互动,中方回应印方这三大关切,可不是随便的外交表态,是照着双方实际需求来的务实选择。
就说化肥,印度是农业大国,2024 年印度进口的化肥里,从中国买的虽不算最多,但钾肥这类特定品种,对中国的依赖度超过 30%。
中方在这事上,不光能帮印度缓解农业生产的原料压力,也能让中印在经贸上有个实实在在的合作点,要知道印度近半数人口靠农业吃饭,农业稳住了,民生才能稳。
再讲稀土,印度这几年想搞自己的稀土产业,但产业链还差得远,2024 年它制造业用的稀土原料,近四成得靠进口,而中国在稀土分离提纯这些环节上技术优势很明显。
不过中方实际上从来没有禁止稀土出口,只是要对出口的稀土进行审批。印方的担心是多余和不必的,只能说在稀土这方面中方可能加快审批速度,以满足印度国内对稀土的常规需求。
至于隧道挖掘机,印度对它有需求,说到底是印度当前正在国内大搞基建产业。近三年印度在基建上的投入每年都涨两位数,2024年,印度花在公路、铁路建设上的工程设备采购就超百亿美元,而中国的隧道挖掘机在性价比和适应力上都合它的需求。
中方愿意支持,既是回应印度想发展的心思,也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实力摆在那儿,这种靠实际需求撑着的合作,比故意 "示好" 要结实得多。
转过头看王毅访巴要谈的 5 件事,每一件都像中巴合作的 "桩子",既扎在两国本土,又跟整个地区连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