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两年后的欧洲:援乌乏力 不光是“差钱”(2)

2024-03-01 10:19     澎湃新闻

第二,固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被有意中断。

俄乌冲突爆发后,作为应激式反应,在欧盟主导下,欧洲各国(除少数国家外)团结一致支持对俄罗斯的全面和精准制裁,一波接一波。时至今日已经启动了13轮制裁措施,给俄罗斯的金融、外交、外贸、国内投资和科技发展等各方面造成诸多损害。

然而,制裁俄罗斯实际上也在经济领域反噬自身。尤其为了降低俄罗斯的战争能力,也为了规避所谓欧盟在能源领域的风险,在大约有一半能源依赖于俄罗斯的背景下,欧盟实行对俄能源硬脱钩,主动拒绝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此番能源硬脱钩加剧了冲突爆发前业已存在的能源紧张局势,使欧洲制造业领域的成本急剧上升,或制造业产能不足,不仅使经济通胀高居不下,也导致整个经济形势急剧恶化。作为欧洲经济领头羊的德国变成了"欧洲病夫"。

当地时间2022年7月11日,德国卢布明,"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的天然气接收压缩站。

无独有偶。受俄乌冲突的刺激,欧盟莫名担忧对中国的经济"依赖",这已经并将严重损害中欧经贸互利关系,并伤害整个国际经济局面,对欧洲经济更是有害无利。

至此,在俄乌冲突的背景和刺激下,欧洲一改过去长期与俄罗斯建立能源伙伴关系,与中国建立贸易和投资关系,并由此维持欧洲繁荣的对外经济发展模式被主动抛弃。这将对欧洲经济意味着什么还有待观察,至少目前来看,欧洲并没有找到一条更好地替代此前这一经济发展模式的途径。

第三,欧洲一体化进程失去战略方向。

俄乌冲突发生前,欧洲在一体化进程方面没有遭遇大的挑战。尽管之前受到恐怖主义、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的持续冲击,但整体上朝着深化政治和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扩大方面也是按部就班推进。然而,俄乌冲突爆发后,固有的一体化进程几乎被搁置,安全关切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对俄乌冲突的处理成为对外关系的首要议题。在此情势下,原本成为欧盟内部谈判桌上的最重要议题,诸如移民、财政联盟或银行业联盟、绿色发展和防务自主等,都被降到相对次要的地位。不紧不慢的扩大进程也突然加速,在冲突爆发后不顾"哥本哈根标准"(欧盟用于规范入盟的基本条件)的权威,基于地缘政治目的而将乌克兰、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纳入(临时)候选国行列。

面对日益紧迫的地缘政治议题,在各成员国利益和观念间冲突日益凸显的情势下,欧盟推动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日益捉襟见肘,在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推动下不得已构建了一个"欧洲政治共同体",然而这一"清谈馆"似乎不能解决任何有意义的政治问题;德国则面对成员国之间在重大政治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的情况提出改革欧盟决策机制;与此同时,"德法轴心"作为欧洲一体化的固有发动机在两国不太和谐的关系下也无法发挥更多作用。

凡此种种,欧洲一体化进程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到底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经济一体化还是地缘政治力量建构优先?加速但没有质量的扩大还是有质量但缓慢的扩大?德国主导的一体化还是法国主导的一体化?"匀速的"欧洲还是"多速的"欧洲?对这些问题,欧洲人没有统一答案,甚至都不愿意正面回答。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