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棒淄博,冬日的“尔滨”成网红城市新顶流,何以走红?(2)

2024-01-04 10:06     大众日报

淄博,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化工、建陶、医药产业历史悠久,诞生了全国乃至亚洲工业发展进程中的许多个"之最":亚洲最大电解铝企业,全国年处理原油量最大的炼油厂、第一家医疗器械生产厂、第一条煤烧日用陶瓷隧道窑……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淄博仍是仅次于济南和青岛的山东第三城,1990年GDP过百亿,在全国35个GDP百亿城市中位列第29位。

哈尔滨更是有"共和国长子"之誉。"一五""二五"时期,原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有13项设在哈尔滨,加上抗美援朝期间"南厂北迁"的16户大中型企业,为哈尔滨夯实了极为扎实的工业基础。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和哈尔滨锅炉厂三个国家大型装备工业企业,是行业内人称"三大动力",为东北乃至全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步入市场经济之后,两座老工业城市面临了类似的困扰。产业结构调整,传统工业风光不再,在新的支点壮大之前,阵痛在所难免。2022年,淄博实现生产总值(GDP)4402.6亿元,在山东排名第7位。同年,哈尔滨GDP为5490.1亿元,在全国范围内跌出GDP前50。

立足这一现实,更能理解两座城市在面对流量时几乎倾囊而出的珍贵。转型的暂时落后没有让两座城市自弃躺平,反而鼓起了一股奋斗者的劲头,抓住任何机会,为重塑辉煌积累一切资源,除了资本、项目、商机,他们同样热切期待口碑、好评和人气。因此,在两座城市走红网络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两地干部担当作为破解难题的积极主动,企事业单位不推诿不回避把城市之事当做自己分内之事,乃至最普通的民众,都在努力向外呈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人的因素不可小觑。这也是这两场流量狂欢之中,最能撩拨网络情绪,同时也最难为其他地方复制的环节。以百年计的厚重工业积淀,为哈尔滨、淄博留下了一批脱胎于产业工人的市民群体,他们受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相对较高,拥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够并且愿意为城市复兴贡献力量。这种力量汇聚起来,就组成了一个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极为强大的词语--动员力。而无论处在任何时代,这种力量往往都是办成一切大事的关键。建工厂、上项目、破纪录都不在话下,全员上阵接流量什么的,都是弟弟。

如果说,"奋起直追的工业城市"是哈尔滨和淄博共同的标签,那么新一年里接棒下一轮城市"顶流"的,是否同样从这张标签中诞生?我们拭目以待。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