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毅:台湾青年看到大陆的现代化,才知道原来看到的报道都是假的
4月1至11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率领台湾青年参访团先后到访广东、陕西和北京,在实地走访大陆高科技企业,参加"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参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与中山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大陆青年伙伴交流互动中,台湾青年深受触动,他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参访看到了一个真实、有朝气、有温度的大陆,同时加深了对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根源的理解,未来希望有更多形式、更多机会,与大陆青年互动交流。
△两岸学子热络交流,在燕园留下美好相聚的瞬间。新华社发
正如马英九在北京大学见到一年前在台湾见过的"很多熟悉面孔"时所感慨的,"透过一来一往的交流,我深刻体会到两岸年轻人的互动是如此'浑然天成,欲罢不能',自然又热络。"虽然民进党当局一直试图通过篡改台湾历史教科书、搞"文化台独",让台湾青年"洗脑",但台湾青年在大陆参访整个行程中表现出的真情流露与情不自禁,有力地说明了:两岸文化根脉无法切断,海峡的距离阻隔不了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这也正是"两岸一家亲"的"亲"之所在。
感受大陆科技脉动,期盼两岸和平发展
"很高兴认识你!""来广东适应吗?"4月3日下午,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孙中山纪念馆前广场上,素未谋面的两岸青年学子开启了热络互动。促进两岸青年交流,增进彼此的相互了解和心灵契合,是此次马英九一行在大陆交流参访的重要目的。
过去的两天,随行的台湾青年参访了腾讯、大疆等高科技企业,也参观了港珠澳大桥这样的超级工程,在广东的见闻也让台湾青年看到大陆真实的状况。
走进大疆公司,为到访者作介绍的"讲解员"罗镇华同样来自台湾,现任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来自台湾世新大学的苏伟恩对此行安排这一站颇感兴奋,直言自己是该品牌"粉丝","我也有一台大疆无人机,产品性能很稳定,价格对我们学生群体也十分友好。"他说。
3日走进中山大学校园,两岸学子即开始了热络的互动交流,赠礼环节、"破冰"游戏后,学子们不约而同掏出手机,或扫二维码添加微信,或合影留念。
家在高雄的中山大学台生许闵善是名"首来族",在中山大学他收获了一位同乡新朋友,两人一见如故。随行的多位台湾青年和他一样,在与大陆同辈青年座谈中,收获了友谊。
△4月3日,两岸青年在中山大学互动交流。新华社发
大陆学生付莉莉2023年曾在台湾东海大学交换学习,参加交流活动时,她热情的问了几位宝岛朋友,有没有来自东海大学的?感受到大陆同龄人的热情与活泼,台湾中正大学政治研究所学生万育铭说,"像见到了家人一样"。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向马英九和台湾青年学生一行介绍了中山大学的历史,他表示,每年都有不少台湾学生报考该校,近10年,学校共录取台生近千人,集中在医学、经管、计算机等学科。他希望在座的青年朋友交流交心,互学互鉴,同心同行,共同感受中山先生的崇高风范和博大情怀。
交流环节,中山大学展示了民乐《花好月圆》《步步高》及古典双人舞《书简》表演,台湾学子则带来钢琴、大提琴演奏,两岸青年还合唱了《外婆的澎湖湾》《朋友》等流行曲目。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一手创建,今年迎来百年校庆。位于高雄的台湾中山大学则于1980年建校,现为台湾南部的学术重镇。两岸中山大学不仅同名、同校庆日,校训均为孙中山亲笔所题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校歌也十分相近。
感受中华文脉,盼中华文明照亮民族未来
"中华文化中讲究的慎终追远,便是我来陕西最重要的目的。"清明之日,马英九带领20位台湾青年学子走进囊括"半部中国史"的长安城,登城墙,睹秦俑,品典籍,感触中华文化根脉,传承中华民族信仰。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马英九一行同兵马俑近距离接触,随行台湾青年纷纷与恢宏的兵马俑"军阵"合影留念。
"真是太壮观了,太宏大了""除了感到震撼,我无话可说""感觉书本中内容跳到眼前,十分感动、惊奇"……陕西参访交流几日,随行台青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国家版本馆(文济阁)、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名胜古迹,在无数震撼与感动中,上了一堂生动而又多彩的历史课。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来自台湾成功大学的刘秉睿,是随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此次参访大陆的台湾青年学生团团长。回顾陕西行程,刘秉睿援引一段西汉文学家贾谊的名篇《过秦论》,表达此次踏访古迹、触摸历史的心情。
"贾谊描写的仅是秦国军队的景象,昨天看了秦俑,场面如此壮阔,由此可窥见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秦朝'虎狼之师'规模之壮观。"谈及走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见闻,刘秉睿说,从前只在历史课本和文章中读到相关内容,而今一窥真容,内心着实感动。
△两岸学子热络交流,在燕园留下美好相聚的瞬间。新华社发
刘秉睿就读于法律系双主修中文系专业,日常喜爱朗诵诗文。途中听导游介绍华清池,他立刻联想到唐代白居易《长恨歌》诗云"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7日到访的西安大慈恩寺,距今有上千年历史,刘秉睿也对佛寺始于隋、重建于唐,并于玄奘法师取经归来修大雁塔的历史"感到震撼"。"尤其是大雁塔边的题字'民族脊梁',"他说,"我们不会忘记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和传承使命"。
在号称"中华文脉种子库"的西安国家版本馆(文济阁),参访台青认真聆听讲解,了解了馆内多部甄选藏品,包括宋拓本《西楼苏帖》、明内府写本《永乐大典》、明蓝格抄本《使琉球录》、明内府刻本《大明一统志》、文渊阁《四库全书》底本《公是集》、丁氏家藏晚清名人书札等。见到馆内丰富而珍贵的中华优秀典籍版本,台湾青年们也发出"非常壮观"的赞叹。"以前在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今天就在自己眼前,《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经史子集,像一面巨型书墙摆放在自己眼前,真是太壮观了!"台北大学经济学系学生林新越如是说。
文化内涵不仅存于古迹,餐食中也能发掘"惊喜"。来自台湾海洋大学的林佩蓁在行程中品尝了风格迥异的粤式和陕西美食,"特别是'biangbiang面'和羊肉泡馍在台湾都比较少见,吃法非常新奇"。她认为,围绕不同地域的美食、民风民情展开交流,也能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此行台湾青年有不少是"首来族",他们深深被大陆地理人文历史风情触动,"是一种心灵上的冲击。但眼睛看是一回事,用心体会又是另一回事。""深深感到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一场"寻根之旅",寻的不仅是个人的"根",更是中华文化的"根",正如台湾师范大学学生华晟雅所说,"这些传统的文化、历史,都能成为我们成长的营养。"只有让台湾青年一代熟悉并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的根脉。
探寻两岸共同历史记忆 燕园续写青春之约
4月7日至10日,马英九率台湾青年开启在京之旅,先后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等地,探寻两岸共同历史文化记忆,续写两岸青年学子友谊。
一路看、一路走、一路听,随马英九一同来到的台湾青年也深受触动,不时有人发出感慨,"历史就在那里,我们不要忘记。""历史就是我们的根,我们要做有根有魂的中国人。"
暖春寻根,两岸同宗。通过"一来一往"的交流,两岸大学生们的心更加贴近。4月9日下午,载有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和台湾青年的车辆一停在北京大学校长办公楼前,久别重逢的老友迅速开启"畅聊模式"。
来访的台湾学生苏伟恩是第一次到大陆,见到去年在台湾相识的大陆同学,更是兴奋。"北大同学们变得更漂亮、更成熟稳重了,也很开心又认识很多新朋友。"他告诉记者,非常荣幸可以参团访问大陆,体认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伟大,也感受到大陆科技的飞速发展。
除了旧友喜相逢,新朋也相见欢。"我姓刘,旁边的台湾同学也姓刘,他进来第一句话就是'天下刘姓一家亲'。"北大哲学系2023级博士生刘润东用"亲切"概括此次与台湾同学交流的感受。
"我相信两岸间亲人朋友们的情谊会历久弥深,希望未来我们可以更多更深入交流。"苏伟恩说,他希望将来能来北京发展。"我相信这个时代是中国梦的时代。我们需要增进对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认识与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