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之死的外因和内因分析:功利、信仰导向下的性格与现实悲剧(3)

2023-10-13 16:03     360kuai

一个人的出身对一个人的性格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项羽如此,韩信同样如此。韩信的出身对其行为和思想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清高,而且有清高的资本。大家说韩信这么一个受胯下之辱、受一饭之恩的人是一个清高的人吗?其实我觉得他还真是!人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大概率都会选择逆来顺受,毕竟千古艰难惟一死,仓廪实而知礼节,所以我们也没要去在意韩信早期在生活上的苟且。韩信的清高是在骨子里、精神上的。比较有意思的是,韩信即使饿得前胸贴后背、厚颜无耻地去蹭饭吃,也不愿意去干活、也不愿意典卖掉他那把破剑,因为这是他内心里"孔乙己式"的优越感和尊严感,他把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看成是自己身份的象征和精神的归宿。当然,良好的出身足以支撑他这种清高,他的惊才艳艳使得他这种清高没有最终成为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笑话。

2、固执,而且有固执的理由。韩信身上的清高使得他在人生追求上格外的固执,但是这种固执不是盲目的,韩信的固执其实还是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清高。即便是在进退维谷的时候,韩信一直固执地维护着自己的高傲。到项羽那里呆了两年,感觉项羽不太重视自己,所以投奔刘邦;在刘邦那里又感觉自己大材小用了,所以愤而出走。如果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或许历史上的韩信会成为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笑话。所以,韩信这种固执说得好听点就是执著,说得不好听点就是赌命。当然,我相信韩信如此固执是基于他对自己的清晰了解,他知道自己的油箱里有多少油,能燃烧出多大的热量。他固执的理由就是:我行,所以我要!

3、势利,而且有势利的逻辑。韩信其实是一个不见不兔子不撒鹰的人,不管给我高职位,我不卖力,不给我高收入我不干活。在项羽手下如此,在刘邦手下同样如此。尤其是伐齐之后请求自封齐王和垓下之战前逼刘邦加封土地这两件事干得最出格。很多时候,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你今天向领导逼了多少债,领导明天就会给你挖一个多大坑。韩信为什么会干出如此低情商的事情来呢?其实还跟他的出身有关。韩信其实就是战国时代的游士,游士是一群四处寻求存在价值的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更趋近于现在的市场经济逻辑,我干多大的活你就得给我多少的待遇,这是他们证明自我价值的一种逻辑和方式。由于这种局限性,这种人的信仰和追求就是当一个职业经理人,当不了老板。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