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靖康之变之后,南宋守着半壁江山还自顾不暇,更不用说收复燕云十六州了
因此,如果赵匡胤没有着手这件事情,那么宋朝往后是铁定收复不了燕云十六州了。所以赵匡胤太怂了。如果是朱元璋,如此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定要率精锐之师北伐,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趁你病要你命。反之,如果赵匡胤花了三年艰难战胜张士诚,人困马乏,军队亟待休整补给。而且南方还有方国珍,陈友谅,四川还有明夏,广东广西都在元朝控制,云南贵州被云南梁王控制,南方一堆敌人。
其实朱元璋1367年这局面要是给赵匡胤,打死他也不敢立即以疲惫之势全力北伐蒙元!他没朱元璋这魄力,也没这样的绝顶战略眼光。说白了,赵匡胤还是能力不够。他手里的北伐的简单模式,活生生留到弟弟赵光义手里,变成困难模式。怪谁,70%怪他赵匡胤贻误北伐最佳战机。赵匡胤是得位不正,欺人孤儿寡母篡位得来的江山!他时时刻刻提心吊胆。害怕他的部将一旦兵强马壮就学他搞黄袍加身。他赵匡胤以他当时的心态当然有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攘外必先安内嘛,赵匡胤对于幽燕的收复是有自己的谋划,也不能他说怂。
北宋在赵匡胤朝对阵契丹的战绩几乎没有败绩,石岭关之战,定州之战,辽州之战,遂城之战。尤其是打辽两路援军的石岭关和定州西北的战斗都是野战正面击败契丹主力。所以说,赵匡胤怕契丹是不成立的。对于当时的中原政权,更为严重的是内部,赵宋是在重建已经乱了百年的制度,君非君臣非臣,武人跋扈,内乱不止的局面急需整改。但是,赵匡胤在收兵权于中央的同时,对于北方御辽边将李汉超,郭进,马仁瑀等给予了极大的自主统兵权,因为他也知道天下当时的最大敌人只有契丹。另外,虽然辽穆宗人称水王,但再昏也昏不过南唐的李璟。柴荣北伐,辽史可是明确记载了水王最后决定亲征幽州的,只是因为柴荣死而没碰上。当时的契丹本部精锐对于中原王朝还是一个庞然大物,后唐后晋五代中两朝灭于他手。柴荣的北伐也只是打打关南伪军,没来得及和主力交手。赵匡胤稳扎稳打也是情理之中。朱元璋和赵匡胤所处的局面不同。
朱元璋收复中原人王朝丢失七百年的云南贵州,为了防止当地少数民族此起彼伏的反叛,他花了极大精力去经营云南贵州,甚至不惜从内地迁徙几百万老百姓到云贵高原,命令几十万大军永久性驻守云南贵州,还把云南贵州那些土著豪族迁往在当时还人烟稀少的山东,毁灭当地的土著历史,文字。让云南贵州永久变成中国最稳定的一部分。这些都是朱元璋留给后世的遗产。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