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秦以来,后世王朝便以儒学作为治国的基本理念,崇尚的是为人谦和宽仁之道。中国人的中庸之道,礼教规则,其实就是为了克制自己,宁可说违心的话,也得让听者觉得舒坦。
曹操根本不知道中国人说话的艺术,所以他的言行举止在当时的人眼中看来完全是另类。"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句话如果是其他人说的,绝对是大言不惭,但若出自曹操口中,有何不可?
但有些时候,即便是大实话,也不能随口就说,张嘴就来。曹操虽有成为圣人的潜质,但平日里总是将自己比作周公,这种行为在外人看来真是要多别扭又多别扭。
最让曹操的形象分大打折扣的,多半便是《三国志》中的那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了。后世对这句话的争议比较大,笔者认为大多数人的理解都有偏差,不符合曹操说这句话的初衷。不论如何,留下这样一句为自己身后名抹黑的话,足可体现出曹操的憨直。
其实,不论是刘备还是孙权,哪个不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玄德公抛弃一家老小跑路时,背信弃义霸占州县时,可曾大公无私?但人家刘备最聪明的一点,就是不把某些话挂在嘴边。就算是装,也得装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