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德黑兰水资源濒临枯竭,迁都“不可避免”

2025-10-03 15:30  观察者网

英国《卫报》、伊朗国际电视台报道,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当地时间10月2日在伊朗南部霍尔木兹甘省一场会议上表示,由于首都德黑兰市域过度扩张、水资源供应不足,且地面沉降威胁日益加剧,伊朗除了将首都从德黑兰迁往南部外,已别无选择。

佩泽希齐扬说,他去年已向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提出这一建议。

佩泽希齐扬说,他知道该提议遭到了大量批评,但同时坚称,当前德黑兰的资源危机已极为严重,伊朗如今有义务迁移首都,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伊朗国际电视台报道称,佩泽希齐扬是首位提出"迁都不可避免"的伊朗总统。

他表示:"该地区(霍尔木兹甘省)地处波斯湾沿岸,可直接通往公海,有利于发展贸易与经济关系。若我们能以新的视角看待这一地区的潜力,就能将其打造成一个极具活力与先进性的区域。仅仅接受现状,不为未来制定科学、精准且符合本国国情的规划,是不行的。"

他强调,当前面临的问题迫使伊朗将发展重心转向波斯湾地区。而北方的德黑兰、卡拉季和加兹温目前正遭遇水资源危机,无法轻易解决。

《纽约时报》援引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数据,德黑兰面积约707平方公里,人口约1000万,人口密度与纽约市相当。伊朗每10人中就有1人居住在德黑兰市区,另有数百万人生活在德黑兰大大都会区。德黑兰水资源消耗量占伊朗全国总供水量的近四分之一。

德黑兰人口密度示意图。德黑兰市区人口密度和纽约相当,资源紧张。《纽约时报》

10月2日,佩泽希齐扬说:"去年伊朗全国降雨量仅为140毫米,而正常雨量应为260毫米,这意味着降雨量减少了约50%至60%。今年的情况同样严峻。"

根据近期气象数据估计,2025年伊朗降雨量可能不足100毫米。

佩泽希齐扬补充说,德黑兰水库蓄水量减少、部分水井干涸、从其他地区调水成本高昂。这些都表明必须改变现有策略。若要从南部该地区向德黑兰调水,成本高达每立方米4欧元(约合33.4元人民币)。

过去,德黑兰70%的用水需求由水库供应,剩余30%依赖地下水资源。然而,降雨量减少与蒸发量增加导致水库供水量占比下降,地下水资源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加大。

佩泽希齐扬表示:"若发展不考虑对资源的影响及相关投入,最终只会导致破坏。若无法实现这种平衡,任何发展都注定会失败。"

他提醒,部分地区地面每年沉降幅度可达30厘米。这无疑是一场灾难,也表明德黑兰人脚下的水资源正濒临枯竭。

《不列颠百科全书》显示,不止水资源短缺,由于人口过载,德黑兰还面临日益严峻的污染。

机动车尾气、家庭燃料燃烧及密集的工业活动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而周边山脉的阻隔与有限的降水量,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一年中约三分之二的时间里,化石燃料产生的污染物会被"热空气穹顶"困住。而北风风力较弱,无法吹散污染空气,从西部、南部及东南部吹来的主要气流,还会将这些区域工业生产产生的更多污染物带入德黑兰。

去年佩泽希齐扬也曾提到过迁都想法。据伊朗法尔斯通讯社当地时间报道,佩泽希齐扬2024年9月7日曾表示,伊朗政治和经济中心应该向南迁移到波斯湾沿岸,他当时提出的理由是,南部地区更靠近主要贸易路线。

他表示,如果想继续从南部和海上将资源输送到德黑兰,将其制成商品再运回南部出口,这将越来越降低伊朗的竞争力。

伊朗国内对迁都计划存在异议,曾在上世纪90年代担任德黑兰市市长的戈兰侯赛因·卡尔巴斯其在接受伊朗新闻网站Asriran采访时表示,没有合适的地方可以取代德黑兰。

他警告说,此前也有一些国家决定迁都,但这些国家最终损失了资金,得到了两个"问题城市",而不是一个。

德黑兰自1796年以来一直是伊朗的首都,位于该国北部,距离里海100公里左右。这座城市拥有940万人口,其中大都市区人口近1700万,这使得德黑兰成为伊朗乃至西亚最大的城市,也是中东地区仅次于开罗的第二大都会区。

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伊朗这个古老国度历经多个王朝,首都也随着时代的推进而不断变迁。今天的德黑兰是伊朗历史上第32个首都。

长期以来,伊朗有关迁都的计划已被提及多次,2010年,伊朗政府曾宣布将"出于安全和行政理由"迁都,伊朗国会已对此有定案,伊斯法罕、沙赫鲁德和塞姆南市为未来首都的候选城市。

内贾德在其总统任内也曾提出过类似的建议。当时,伊朗国会投票决定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来寻找接替首都。然而,迁都的最终决定一直没有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