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次托孤并未成功,从252年到256年短短几年之间,五位托孤大臣就陷入了权力纷争之中,孙弘、诸葛恪、滕胤、吕据四人先后自杀或是被杀。
258年权臣孙綝(孙峻从弟)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权第六子孙休为帝,孙休即位史称吴景帝。孙休在位六年,是东吴历史上孙权之后三位皇帝中最有作为的一位,在位第二年就在张布和丁奉等人的协助下诛杀了权臣孙綝。
264年孙休暴病身亡,临终前已经无法说话,只是紧握着丞相濮阳兴的手臂,指着太子把他托付给濮阳兴,不过孙休这一指却没有起到任何托孤的作用,因为包括丞相濮阳兴在内的大多数朝臣转身就违背了孙休的意愿,废了太子反而拥立孙休侄子也就是孙和之子孙皓为帝。
孙皓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主要的原因在于孙休诸子年幼,最年长的太子只有十岁,孙亮的教训历历在目,当时正是多事之秋,因为蜀汉刚刚亡国,东吴的属地交趾又发生叛乱,因此群臣都想拥立一位较年长的宗室,而且朝野上下对废太子孙和都抱有同情之心,孙皓当时已经二十岁又素有贤名,所以皇帝的宝座就这样落到了孙皓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