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四:我国最大吨位的"太空之吻"
重达23吨的问天实验舱入轨后,将与40多吨重的空间站组合体实施轴向交会对接。这将是我国最大吨位的"太空之吻"。
如此重磅场面,即使已经"身经百战"的对接机构,是否能够承受?
当然没问题。由于设计先进、安全可靠,对接机构完全可以适应空间站建造过程中180吨以内各种吨位及各种方式的对接。
看点五:国际上首次平面转位动作
在轨运行期间,问天实验舱将完成我国首次在轨大惯量转位动作,即通过平面转位90度,让原本对接在节点舱前向对接口的问天实验舱,转向节点舱的侧向停泊口并再次对接,从而腾出前向对接口,为梦天实验舱的到访做好准备。
这将是我国首次航天器在轨转位组装,也是国际上首次以平面式转位方案进行航天器转位的探索尝试。
转位过程中,问天实验舱将通过安装在舱体上的转臂与核心舱上的转位基座,在对接机构的密切配合下,上演惊心动魄的太空大片。
看点六:多功能"太空资源仓库"
外壁两侧挂着1.2吨重的太阳翼、头顶着近1吨的对日定向装置、肚中还装着近2吨重的推进燃料储箱……这个承担着多重使命的"太空仓库",就是位于问天实验舱最顶端的资源舱。
资源舱看起来又高又瘦,但为了保证各种重要设备的可靠安装,八院为其锻造了一副坚韧的"钢筋铁骨",让原本只作为能源中心的它能够身兼多职,为空间站的在轨建造及后续运行保驾护航。
科普一下
问天实验舱
集平台功能与试验载荷功能于一体
块头和分量跟
北京地铁13号线一节列车车厢差不多

摄影:屠海超、黄国畅、戴建峰
这个全世界现役在轨最重的单舱主动飞行器
是如何造出来的?
内外双筋壁板
问天实验舱由工作舱、气闸舱及资源舱三部分组成。其中,气闸舱对重要承力结构件的要求很高。经过论证,研制人员决定采用承力能力更高的内外双筋壁板结构。
从单筋到双筋,难度不仅仅是翻倍。外筋在外面,看得见、好操作;内筋在圆柱面内部,不仅不好操作,还要浑然一体、要求很高。
经过反复分析测试,工艺人员提出这样一种模具设计:先分、再拼,装配时避让开内筋位置,再进行产品的压弯成形。最终他们得出了优化的压弯成形轨迹,设定了合理的成形路径和压弯工艺参数。内外双筋壁板顺利实现了精密成形,满足了设计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