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米的供给,加深了明朝的财政负担
>明初,朝廷赐予各地藩王大量禄田,洪武二十四年,收回禄田改为"禄米",每年都按制赐予藩王禄米。
本来禄米制,是朱元璋减少藩王与民争地的利民举措,但时代的变迁,这项措施却变了味道。
洪武年间,老朱家拥有亲王、郡王、将军等爵位(职位)的人,共有49位。经过繁衍,二百年后,隆庆帝时代,发展到28924人,增长数百倍。而整个皇族人口,在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公元1521年),总计10万人,七十多年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衍生为15.7万人,光宗时代(公元1620年),又突破60万人。(《神宗实录》)
人活着就要吃饭,随着皇族人口增加,每年朝廷拨付的禄米也随之呈几何倍增加,尤其是藩王分布较集中的省份,如河南、山东、山西等省份,明中后期藩王禄米总数比明初增加数十倍。明初,山西藩王禄米总数为万石,嘉靖初年为87万石,嘉靖末年增加到312万石。而当时该省存米只有152万石,不足王府禄米一半。河南、山东的情况也很糟糕。(《世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