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宋朝相继平定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脖子上的绞索逐步拴紧。李煜未曾出兵支援这些国家或者进攻宋朝以牵制,历代受到诟病。然而江南兵素来客场作战便疲弱,李璟时代攻打湖南和闽的惨败都是明证,选择防御反击未尝是错误的策略。统治的最后几年,李煜采纳了陈乔的意见,"称疾不朝"。这似乎是给予宋朝出兵的口实。然而没有开上帝视角的李煜,自然不知道在开宝九年(976年),雄武一世的宋太祖赵匡胤便会以49岁的壮年突然去世。在李煜和他的谋臣们看来,宋朝统一天下在即,引诱北宋王朝进攻,再坚壁清野,凭借长江天险坚守,若能获得一场防御反击战的胜利,反倒能给南唐再换取数十年喘息之机。然而考进士不第的文士樊若水的叛国,为赵匡胤献上了设浮桥于采石之策,大大降低了宋朝的进攻难度。不过到了此时,南唐仍非彻底绝望,因为曹彬所部孤悬长江以南,也是深入腹地,如果遭到上游援兵打击而崩溃,整支北宋讨伐大军将轰然瓦解。

李煜的整体战略布置说得上是应对得当,可圈可点的。他以金陵为正面,抵御北宋猛攻,江西、苏南为两翼,分北宋兵势。在宋攻南唐过程中,极少有城池投降,且各城都有水陆军寨夹峙,绵延如群星,宋军必须一座座军寨缓慢争夺,战事因此旷日持久,南唐军名将卢绛率军激战于秦淮水寨,更是多次挫败宋军攻势。

▲皇甫继勋的影视形象 975年五月,李煜发现自己任命的金陵防御总指挥皇甫继勋勾结北宋,消极抵抗之后,斩杀皇甫继勋,亲自主持防御事务,上城鼓舞士卒。(与皇甫继勋一起被诛杀的还有其侄皇甫绍杰,但李煜没有株连他们的家人,"皆赦其妻子")975年六月,李煜得知润州(镇江,位于金陵东面)危急,尚能派卢绛率军从金陵出击,援助润州,可见李煜对于战局的全局把握,以及在宋军全面合围之前,金陵城防御体系尚且十分完备,还有余力出击。可惜润州城已是摇摇欲坠,守将刘澄对战事缺乏信心,开城降宋,这一重镇的丢失令南唐的防御战越发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