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小编认为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其实对于刘邦是有些偏袒的。所谓历史都是胜利者的撰文,司马迁毕竟是汉朝的史官,刘邦作为西汉的开国皇帝,司马迁在写关于他的历史上必定得多多拔高刘邦的形象,同时还要适当贬低其对手项羽的一些能力,不然别说这历史写不下去,可能还会丢脑袋。
翻看《史记》写刘邦的那篇文章,会发现司马迁把刘邦的不少地方都写得有点过于神话了。刘邦原本其实就是一个市井流氓,没什么大学问。为了弱化读者对于他农民出身的印象,就编写了一段刘邦母亲在河边睡觉时跟某位神灵在梦中发生关系,结果怀上了高祖的故事。这样的诞生经历,在《史记》里也就三皇五帝这样的圣人才会给配上如此的剧情。这些神迹传说,一下子就把刘邦的身份背景强化到同黄帝、炎帝一个等级了。这让那些百姓看了,还不真就觉得刘邦之所以能当上皇帝,那是名正言顺、天命使然了吗?另外《史记》中还有诸如沛公有龙相,头顶祥云,持剑斩白蛇之类的描述,都能明显感觉到司马迁文风的偏向了。
说完《史记》的这部分,小编再来给各位说说现实的情况。当时刘邦拿下关中后很是得意,心里痒痒的,觉得这个关中王应该是自己的了吧。好在刘邦身边有个真正能看懂形势的张良及时劝谏,让他退出咸阳城,才没有因为一时头脑发热而招来灭顶之灾。假如那时汉军的对手单单只是一个项羽的楚军,那是不足为惧的,毕竟双方真实兵力差距没有太悬殊,真正对汉军有威胁的是各路诸侯联合在一起的40万大军。这些诸侯再加一个项羽,那可不是吃素的,大家都眼红关中王的位置。这时哪个不长眼的若敢染指这个位置,绝对会被大家一拥而上给干掉,所以刘邦只能听从张良的建议还军灞上,先退一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