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何对魏征下狠手,是人性的弱点左右了理智(2)

2024-12-22 13:22  360kuai

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胸怀大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明皇帝,他帐下的魏征也因此得福,受到了李世民的格外关照。魏征本是李世民兄长李建成的幕僚,为李建成出谋划策,与李世民争夺皇位。奈何玄武门事变之后,李建成和李元吉双双死于非命,李建成集团一朝崩塌。李世民能容得下这个昔日的仇敌,并逐渐视为重臣,可见李世民的胸怀是值得敬重的。魏征是个敢于直言直谏之人,这既有性格上的原因,也是长期以来受儒家忠义教导的结果。且不论魏征本身的见解是否对错,但他对自己认定的对与错敢于直言,甚至不惜触犯龙颜。李世民对魏征是一让再让,他明知魏征会给自己难堪,也明知魏征会与自己“作对”,但为了社稷江山,李世民依然对魏征敬重有加,甚至有畏惧之心。

但是,在魏征死后,李世民竟然因为一些感觉、猜测和怀疑,亲自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婚约,到后来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不管这件事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但挖掘深层次的原因,还是人性的弱点在作怪。李世民作为皇帝,本身性情豁达,文治武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王朝。但他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也有七情六欲,他也希望听到颂歌,听到褒奖,听到群臣的山呼万岁。但魏征的一生,都在说让李世民不喜欢的话,不高兴的话,不舒服的话。李世民虽然理性的知道是为了大唐的基业,为了李氏的天下,但理智终究是理智,感情上是接纳才是最终的接纳。晚年的李世民,在魏征弥留之际,专程去看望魏征,当他与魏征聊天的时候,聊到大唐的江山,大唐的繁荣,李世民也希望听到魏征的一句赞语,可魏征没有这样做,魏征在最后的时刻给李世民的居然是《十渐不克终疏》,他在委婉的批评李世民,提醒李世民,让李世民处处警醒。

一个皇帝,在这样一个臣子面前,似乎从来没有对过,似乎从来都不完美,听到的总是提醒,听到的总是劝谏,听到的总是批评,可想李世民的内心是多么的矛盾。人非圣贤。李世民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在魏征去世之后,在李世民步入晚年之时,他对于魏征复杂的情感无处倾诉,久而久之,如火山一样喷薄而发,其他的一切,都是借口而已。好在李世民宣泄了自己的情感之后,快速地冷静,命驰驿祀征以少牢,复立所制碑,召其妻子诣行在,劳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