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死前恍然大悟,说了一句话,道出了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2021-09-30 21:59     360kuai

想那崇祯后期,内有李闯,外有满人,朝中党争不息,各地天灾人祸,千疮百孔,实在是难以收拾。摆在他面前其实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迁都以避锋芒,二是同满人割地议和,“攘外必先安内”,先集中精力收拾了那“闯逆”再以图后计。当然,还有那被后世知道结果的第三条路,那就是既抗李闯又敌满清。

其实,自万历年的李成梁始,这和谈之线一直贯穿于双方交际之中,双方各种形式和不同目的的议和活动,就没有停止过。其间战争的胜负是双方力量较量的结果,而议和活动也反映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无论是当时慷慨誓师要灭大明的努尔哈赤,还是袁崇焕和崇祯,都是将和议列为可选择的策略之一。

边谈边打,边打边谈。事实上,任何一个阶段中任何一方提出议和都有着不同的具体背景与目的,但是没有一次、也没有任何一方真心想和。对于双方来说,都把“议和”作为最后战胜对方的一种灵活策略,一种必要手段。但是,自一个叫陈新甲的被杀后,和议之门被大明朝彻底地关闭了,其结果便是后来的大明惨遭亡国之痛。

陈新甲,四川长寿人,万历举人,官定州知州。崇祯元年入为刑部员外郎,进郎中,迁宁前兵备佥事。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后受杨嗣昌推荐,擢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协御清兵。既而进兵部尚书。崇祯帝密使他与清兵图和议,旋因泄露消息,舆论大哗。被杀。

从《明史》中对其近两千言的介绍来看,这陈新甲也就是个文人,按说他科场并不得意,混了半天连个进士也木有混到,仅以一举人入仕。然其后的仕途倒也还算顺利,直做到了佥都御史,但怎么说也是个负责“纠劾百官,辩明冤枉”,类似于当今纪委的角色。随着兵部尚书杨嗣昌的推荐,这陈新甲以文行武,当上了监军,继而又任兵部尚书一职。

观有明一朝,这不懂军事之人监军可谓传统,似乎各次重要战役都有这样的事发生。当然,主要还是以宦官监军为多,不过说是大明的传统也不准确,想那大宋,这样的事也有发生。应该说,皇帝在没有亲信之人时,只能任用身边的宦官,在不信任武将时,也只好启用文人监军来制约武将。于是,这陈新甲以一文人之身,当上了相当于国防部长的兵部尚书。

陈新甲实在是个不知兵之人,后人对其最大的诟病就是在松锦之战中的失误,说在开战之时,洪承畴和崇祯皇帝的意见都认为应该持重缓进,而陈新甲则坚持要求分四道夹攻,于是洪承畴按陈新甲的授意主动进兵,从而遭致惨败。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