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长平之战,廉颇被换将是幸运,李牧下场预示

2021-09-28 14:39  360kuai

战国时代,七雄争霸,这是战争的时代,也是武将发挥的舞台,对于廉颇这个人,想必熟悉历史的朋友,都是十分清楚的,廉颇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与李牧,王翦等人齐名,是战国中后期赵国的名将,而且除了骁勇善战和强大的军事天赋之外,他也是一个知错能改、心胸宽广的人。

将相和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很久,廉颇的负荆请罪直到现在都被人津津乐道,所以,提起廉颇,想必绝大多数人都是不陌生的。只是在很多人看来,廉颇是不幸的,因为他并没有遇到一位好的君主,同时,人们也认为廉颇后来的出走,是导致赵国迅速败落的原因之一。

即使后来赵浩棋派人去请廉颇,廉颇的话没有被这个卖国小人篡改,廉颇也能安然无恙地回来,想必不会灭亡。更重要的是,如果当初廉颇没有被取而代之,也许赵国就不会在长平之战中大败,也就不会陷入发展的低谷。战国的格局就不会这么快了。已经改了。

廉颇被赵括取代,但他对廉颇的一生是幸运的

当时,长平之战正如火如荼。这时,赵浩棋会文听了秦国的谣言,认为廉颇和郭芹正在考虑这件事。所以他不能出城,只能防守,不能进攻。所以廉颇被赵括取代;我们都知道赵括是一个只在纸上谈兵的人。因此,长平之战毫无悬念地被击败了。

此外,这次失败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失败。赵国战败后,白起坑杀赵国,杀兵四十万,致使赵国几乎一夜之间全军覆没,大量青壮年工人失踪。这时,赵国想起了廉颇的好处。

后来,赵王又派人去请过廉颇,只不过派去的使者已经暗地里投靠了秦国,回来之后对赵王说廉颇已老,让赵王放弃了继续任廉颇为将的念头,赵国继续衰败了下去。这在很多人眼中是廉颇的遗憾,但其实,离开赵国从另一种意义上来看并不是廉颇的不幸,反而是廉颇的幸运。本篇文章重点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为什么说廉颇是幸运的?

长平之战打到后期,其实是国力的比拼

关于长平之战的问题,人们想到的是廉颇的好处。无非是廉颇带兵的时候,赵国并没有像赵国带兵那样遭受巨大损失,但问题是这并不代表廉颇。相当一种对抗的方法对赵国有利。你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长平之战到了后期,不再是单纯的军事竞争。

赵作为一个军事大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赵在行政、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远不如秦强大。长平之战在中后期逐渐演变为综合国力。除了军事实力,还有后勤补给,国家经济实力,国家行政体系的决策能力。这些点都比不上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