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汉灭亡后,杨业就成为北宋的一员大将,其对战放依旧主要是辽军。980年,辽遣十万大军攻打雁门,杨业领数千骑兵绕过雁门关,与潘美夹击辽军,取得了雁门关大捷,此时的杨业备受宋太宗的信任,即便有人暗中诬陷杨业,也不能够成功。这个时候的杨业和潘美合作愉快,你好我好大家好。但六年后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六年后,宋太宗准备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杨业是潘美的副手,这一战,决策层意见不一致,战略也不得当,最终的结果就是杨业的杨家军陷入包围,苦战至死。
史载:“杨业力战,自日中至暮,手刃数百人。”但即便如此,最终杨业还是被辽军擒获,宁肯战死也不愿意投降的杨业留下了最后一句话:
"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今天,当我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情不自禁的就想起来了上文的这些往事,不由大为感慨,北宋灭亡之后,为何不见杨家将的身影?因为杨家将、杨门女将本就是北宋时期,北方辽地汉人为了寄托故国哀思,以及宋人为了表达爱国情怀,结合杨业等爱国将领当年给坐镇北方,打得辽人屁滚尿流的往事,以他们为原型,所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啊。
不过,现在想想,虽然他们只是艺术加工形象,但结合他们在戏剧演义当中对辽和西夏英勇作战的忠义故事——想必现实当中将门杨文广的后人就算不是演义里面的杨怀玉,也不会差多少吧!他们的后人在北宋灭亡的时候,必然也曾铁马金戈,与来犯金人大战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