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租房住的人,并不代表他没钱。
因为,那些真正有困难的人,都会被政府安置到专门的救济机构。租金也会很人性化,从登记之日开始,可以享受五天的免费。当然,任何时候都有老赖,这位可是一个官员。
宋哲宗手下的御史中丞胡宗愈,就是不交房租,成了他政治上的“污点”。史料记载:胡宗愈,字完夫,宋代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宿从子。举进士甲科。元祐中官至礼部尚书,迁吏部。工书,尝重刻汉石经于锦官(今成都)西楼。宇文绍奕跋言内翰胡公得蔡中郎石经四千二百七十字有奇,以楷书释之。又得古文、篆、隶三体石经遗字八百一十九,并馋诸石。
这样的人,不交房租,简直让人难以相信。
那么,其它朝代没有类似的制度吗?
有措施,但并没有形成制度。朱棣当上皇帝后,为了扩充北京城的人口,就开始造房子了。大房每三个月交房租钞45贯,钱90文;中房则是钞31贯,钱62文;小房钞30贯,文60钱。可是,没有专门机构管理这些“廊房”,就连收租人都是从租户中“选择”的,负责某个片区的房租收取。并且,如果他收不到钱,就要自掏腰包补上,弄不好会“倾家荡产”。
可见,这种管理也真是让人无语了。
虽然,公房的收入理当上交国库,但实际上它却进入了皇帝的腰包,到了“左藏库”,这是宫廷的小金库。由此可以认为,宋朝皇帝的零花钱,原来都来自于房租,这可是天下权力最大的“房东”了。
历史上,总会留下不少可以借鉴的“优秀案例”。而宋朝的“公房租赁制度”,即使放到现在,都是相当完备的,足以让我们学到更多。可见,生活在宋朝的百姓还是挺幸福的,毕竟,这样的政策不是每个朝代都有的。
其实,历朝历代都有值得借鉴的东西,不管是政治制度还是方针策略,总有一些适合现今发展需求的。如:现在的各种公租房、廉租房等等,都是为了满足群众的需求,都是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试想,如果国家没有这些福利措施,那老百姓的生活将会怎样呢,将会有多少人流落在外呢?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老百姓生活好了,国家才能更稳定、更强盛,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