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边界谈判从1964年2月开始,首次谈判在北京举行。虽然双方并不指望能迅速达成协议,但谁也没想到,这一谈就是40年。
▲中苏谈判会场
中方首先表明立场--目前中苏边界的条约都是沙俄同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这是历史事实,尽管如此,鉴于清代被沙俄侵占的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是通过条约规定的,同时考虑到历史的和现实的情况,我们仍然愿意以这些条约为基础,合理解决边界问题。
但苏方根本不这样认为,反说1689的《尼布楚条约》是对俄的"不平等条约",至于《瑷珲条约》、《北京条约》,那是俄国"收复失地",或者是占领"无主土地"。为此,苏共中央于1964、1969、1972、1978年多次发出指示,在其国内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修改历史的运动,对我国为历史正名的行为进行猛烈抨击。
关于谈判目的,中方要求协商划界,苏方咬死"边界早已划定",只存在个别地段的核定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求中国承认实控线,这样苏联就可以多占土地。
第一次谈判历时半年,双方激烈争辩,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唯一的成果是交换了地图,明确了争议地区和河流划界原则--以河道中心线为界。
▲中苏边防部队在封冻的江面上对峙
虽然没有实质进展,但按理说第二次谈判应该在第二年举行,没想到这一拖就是5年,直到1969年10月才恢复。由于此时中苏关系已经非常紧张,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上陈兵百万,部署了苏军三分之一的导弹,所以中方的重点是保证安全,希望先维护边界现状,采取一些临时措施以避免武装冲突。
但苏方依仗强势地位,拒不理睬,最后只同意谈"临时措施",但也没有谈拢,用苏联代表团团长伊利切夫的话说,整个就是一场"聋子对话"。这一轮谈判断断续续持续了10年,还是没有任何实质成果,唯一的积极意义是"保持沟通",缓解紧张气氛。
谈判期间还因为翻译问题闹过笑话--中方曾在一次发言中使用了"作茧自缚"的成语,苏方说这是"污蔑",因为把他们比喻成了"虫子";另一次中方怒斥苏方,"不要得寸进尺,得陇望蜀",结果又引来抗议,说苏联"对甘肃和四川没有领土要求"……其实都是苏方的中文翻译望文生义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