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中国军队最缺的不是白刃战能力,而是大炮和炮弹(2)

2021-04-27 13:57     熊熊之火

中央军是这个情况,其他地方军系的炮兵唯有晋绥军较为庞大。

晋绥军炮兵番号多达10个团,在作战时往往拆分使用,故而晋绥军的师基本都能得到一个或多个炮兵营支援。但在晋绥军的师级基本建制中,也是没有配备很强炮兵的。

此外,东北军炮兵由于被中央军整合,其作战部队中炮兵配置很少;广西的桂军建设重点不在炮兵,故而炮兵配置也不强;滇军、川军与桂军类似。如川军22集团军,整个集团军甚至没有1门山野炮。

而原西北军中,情况则稍有不同,29军下属的38师装备较好,装备有12门山炮、6门高射炮、6门平射炮,此外每个步兵团还装备有4门迫击炮。不过当时的38师实际上是一个军的规模,不久之后便扩编为了59军。

西北军杂系的第3军团,实有兵力仅为1个39师,而该部名义上有一个炮兵营,实际却只装备有4门山炮。

情况更差的八路军,全军编成时仅有1个山炮连,下属的3个师装备最重型的武器就是迫击炮了。如129师装备了6门迫击炮,一共有炮弹67发,训练都不够用。

当时中国军队的师级炮兵无疑是孱弱的,而那些独立炮兵部队的实力加起来也没多少。一共只有第1、第2、第6、第8等4个炮兵旅,此外还有20个独立炮兵团级的部队。

在炮兵部队不多的情况下,全面抗战初期的损耗又十分巨大。1937年7月到1938年12月的一年半时间中,就损失重炮、山炮、野炮660门,尽管后来有苏式115毫米榴弹炮和76毫米野炮的补充,但随着国军部队翻倍的扩充,其实炮兵的配置被严重稀释了。

全面抗战前,军级编制尚不齐备,所谓军直属部队也极少。全面抗战开始后,部队数量剧增,军级编制也得以充实。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