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进六连发:M50“奥图斯”无后坐力炮(2)

2022-12-10 11:59     坦克装甲车辆

不过,尽管从重量以及无后座力炮本身的特点来看,M40是一种相当理想的车载武器(在同类型无后座力炮的横向对比中也相当优异),但就关键的反装甲性能而言,M40与T5490mm高膛压坦克炮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后者的射程以及能够发射动能穿甲弹的优势,并不是只能发射化学能破甲弹的低初速无后座力炮所能比拟的。结果作为一种弥补,美国海军陆战队干脆剑走偏锋,一口气将6门M40A1106mm无后座力炮搬上底盘,这最终导致了一种张牙舞爪形似狰狞螃蠏的怪异装备-----M50坦克歼击车的出现。具体来说,M50与M56底盘部分完全一致,但上层部分由于武器的不同而差异巨大。与只装有一门T5490mm高膛压坦克炮的M56相比,M50同样采用了无炮塔的开放式炮架设计,但由于需要安装6门而不是1门M40106mm无后座力炮,并且还要具备一定范围的左右和高低向射界,所以这种6联装炮架的设计非常特别------采用骨架式结构,横跨整个车体,中间部分构架在车体中央的可旋转指挥塔上,车体左右各装有3门裸露在外的M40106mm无后座力炮,方向射界140度,高低射界+-27度。

M50A1“奥图斯”坦克歼击车结构示意图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标准型号的M40A1106mm无后座力炮每门都配有一挺M812.7mm试射枪,但M50的全部6门M40中,每侧只有外面的两门M40保留有M8,内侧的试射枪则被拆除了。此外,由于车体狭小,所以与M56一样,M50也采用了3人制乘员组:既,驾驶员,炮手,装填手。车内备弹量18发,6门炮既可以进行齐射,也可以进行单炮射击,但发射之后装填手需要打开后舱门,从舱内取出炮弹一发一发的从各个火炮的炮尾装填进去到舱外装弹。不过由于装填六发炮弹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M50每次发射完就需要人工装填炮弹,一般而言发射之后都需要先开走,到安全的地方再装弹,不然仅仅是附近落下的敌军炮弹的破片就可以杀伤装填手,更别说无处不在的狙击手了。因此,如果将M50用于高强度的反坦克作战,实际上只能采取的“打了就跑”的战术。样车造好之后被立即送往阿伯丁试验场。一开始只是单独测试每一门无后坐力炮。当六门炮被装上车体同时发射时,强大的炮尾气流居然敲下了附近一座建筑的多块砖头,并吹掉了几辆汽车的后窗玻璃……

雪地演习中的M50坦克歼击车

客观地讲,尽管在设计上不乏精妙之处,但无论是M50还是M56其实都是心理意义大于实战意义的像征性武器------在那个开始强调核武器的年代,过时的敞开式设计本身便体现着极其浓烈的应急性味道,这种设计使得除驾驶员外的车组(炮组)乘员全部裸露在外,战斗条件其实极为恶劣。不过美国军方却知道他们别无选择。事实上,虽然相较二战中仓促设计的M24“霞飞”,与M56差不多同一时间出现的M41轻型坦克似乎是个更完善的设计(1951年投产1953年服役),然而朝鲜半岛的惨痛教训却表明,要在战争的第一时间投入装甲力量,仅仅把这只“斗犬”塞进飞机是不够的,它们最好能系在降落伞上被扔下去并且还有能力摧毁苏联人大多数类型的坦克-----但可惜的是,M41轻型坦克这两方面都令人失望。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