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和乌克兰谈判,特朗普非得要泽连斯基拿稀土矿换援助?为什么美国要强迫丹麦出售稀土资源丰富的格陵兰岛,甚至说不排除通过军事胁迫手段来控制它?美国对稀土资源如此紧张的背后,绕不开中国去年底打出的一张稀土政策王炸牌,这张牌不仅刺激着懂王的神经,甚至还可能改变世界稀土产业的格局。
看起来只是一个新的条例,但这背后,却是中国默默忍受了几十年不平等待遇后的强势反击。过去的50年里,以美日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想方设法打压中国的稀土价格,并利用WTO做掩护、为蚕食中国稀土的资源铺路,一些地方的稀土企业,甚至常年被外国的资本把控着,导致中国无奈流失了数百亿美元的稀土矿产资源。
故事要从55年前讲起。1970年,包头钢铁集团收到一份神秘的合作邀约,日本想花高价购买包钢炼完铁后剩下的矿渣。包钢想不通日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紧急上报国家,国务院派专家来研究了半天,也没闹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最后还是周总理拍板拒绝了这笔看似合理的买卖,并且下达指示:矿渣不卖,堆存,留给后人。直到很多年后,随着技术进步,我们才意识到,日本想要的,是矿渣里没被萃取出的稀土。
稀土并不是土,而是钪、钇、镧等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这些元素具有丰富的磁、光、电特性,从提高粮食产量,到手机、高铁、电脑芯片、新能源车的制造,再到现在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的机器人,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几乎都离不开稀土。
稀土材料不仅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更是各种高精尖技术和国防工业的关键资源。比如咱们国家的歼-20表面就涂有一层含有多类稀土元素的纳米稀土复合材料,能让雷达无法检测到它,而导弹制导系统的陀螺仪和电机则都依赖钕(nv)铁硼永磁体提升精度;美国制造一台F-35战斗机,合计需要用到400公斤各种稀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