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印度征收反倾销税,释放两大信号

2025-05-08 14:27  头条

自 2025 年 5 月 7 日起,商务部决定针对原产于印度的进口氯氰菊酯实施反倾销措施,征收幅度为 48.4% - 166.2% 的反倾销税。氯氰菊酯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棉花、果树、蔬菜、烟草、玉米、花卉等作物害虫防治的农药,印度在其生产与出口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其出口量远超全球第二大出口国,达 8 倍之多。

从专业的贸易视角来看,中方的这一举措旨在对外传达两个关键信号。其一,针对部分国家存在的不公平贸易行径,中国政府必然会采取对应的措施以保障国内产业的利益。其二,在中美经贸博弈的大格局下,且处于全球应对美国关税的关键时期,中国绝不容许其他国家以损害中国利益为代价,将其作为与美国交易的筹码,一旦出现此类行为,必然会遭到中国的反制,中国的不满将切实体现在实际行动之中。

此次对印度征收反倾销税,可从两个背景深入剖析。

首先是中印贸易背景。近年来,印度部分商品对华倾销现象严重,在此次氯氰菊酯事件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应中国企业的申请,商务部开展调查,整个过程严格遵循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程序:申请与立案、初步调查、进一步调查、最终裁定以及实施反倾销措施。去年 5 月 7 日,应国内相关产业代表的申请,商务部启动对印度氯氰菊酯的反倾销调查,今年 1 月 7 日发布初裁裁定,直至此次的终裁裁定。

在 2019 - 2023 年期间,印度出口至中国的氯氰菊酯呈现出显著变化。从数量上看,按吨计算,其出口量增长了 75.79%;从市场份额来看,从 49.25% 攀升至 71.47%。与此同时,价格却大幅下降,2019 年每吨价格为 89675 元,2023 年降至 51950 元,降幅达 42.07%。这直接导致中国氯氰菊酯产业同类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下滑,中国企业被迫以低于正常价格定价。印度企业的倾销行为特征明显,而且在商务部调查过程中,印度企业表现出不配合的态度,如乱标答卷页码、电子版与纸质版答卷文件不一致、内容与文件名不符、漏答以及不提供证明文件等行为。尽管如此,商务部依然给予印度公司多次延期和解释说明的机会,充分展现了中方的大度。

其次是全球应对美国关税的背景。当前各国处于与美国进行关税谈判的关键节点,都在积攒谈判筹码。美国的关税计算体系中,对不同国家征税优先级有别,这为部分国家创造了利用他国利益与美国交换的机会。就在终裁前的 4 月 21 日,印度宣布对部分进口钢铁征收 12% 临时关税,中国是主要征收对象,涉及金额约 10.6 亿美元,而当天美国副总统万斯访问印度,这一行为很可能是印度为迎合美国打击中国制造业。并且,印度尚未像其他亚洲国家那样,在与美国谈判时作出避免影响其他国际协议或扰乱其他市场的公开表态,且美印探讨的议题还涉及安全合作等多方面,美国要求印度明确站队的意图愈发明显。

从印度自身情况看,疫情期间受囤货需求推动,印度国内氯氰菊酯价格大幅上涨,受利润驱动,印度企业盲目扩充产能,疫情后供大于求,于是大量低价对华出口,损害了中国企业和相关行业利益,中方的反制合情合理。从全球化工行业来看,反倾销是常用的贸易救济手段,化工品也是常见的反倾销对象,这与化工行业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常以低价进入外国市场获取竞争优势密切相关。同时,近年来印度在中印双边贸易中的不规范、不友好行为不断增多,如设置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阻碍贸易平衡发展,不正当打压中国企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