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叫"正阳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这天"午时"的太阳最火热。在旧时,人们会这个时候把家里的被子拿出来晒一晒,老人们还会出来晒身子和晒一杯午时水。并且,人们还会在这天挂艾草、吃"四黄"(黄鳝、黄鱼、黄瓜和咸蛋黄),以及观看赛龙舟等。
今年的端午节和往年不同,今年不仅是是"无春年"端午,还是60年一遇的"青龙年"端午。
老话说"早端午凉嗖嗖,晚端午热哄哄",今年端午是早还是晚呢?有啥说法?下面来具体看一下!
端午节通常是在芒种和夏至节气前后,并且,这个时候,我国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地区都已经进入了雨季,天气炎热又变得潮湿。
那么,"早端午"和"晚端午"是依据什么判断的呢?
端午节又叫"天中节",这个"天中节"其实指的就是夏至。夏至这天的太阳角度最高,最接近"天中",白天也最长,夏至一过,太阳就慢慢变矮了,白天变短,夜晚变长。
因此,古代人们就把端午节出现在夏至之前称为是"早端午",把端午节出现在夏至之后称为是"晚端午"。
古人通过长期的观察总结,"早端午"的年份,雨季和夏天来得早,去得也早,这样一来,夏天即便热也热不了几天,整个夏天显得不太热。并且,雨季来得早,阴雨天气比较多,给人的感觉凉嗖嗖的。
而"晚端午"的年份,夏天来得相对晚一些,一进入夏天就到了一年中比较炎热的时候。所以,感觉夏天更加炎热。因此,有了"早端午凉嗖嗖,晚端午热哄哄"的说法。
类似的农谚还有"早端午凉飕飕,晚端午热死牛",表达的意思相近。
那么,今年是"早端午",还是"晚端午"呢?
翻看日历,我们能够看到,今年的端午节是在公历6月10日,而夏至节气是在6月21日交接。因此,今年了端午节在夏至之前了,是"早端午",按农谚上的说法,今年阴雨连连的天气较多,夏天给人的感觉会凉爽,可能热不了几天。
另外,民间也有几句端午节的农谚,也能判断当年的夏天热不热,分享给大家作为参考:
一、五月初五热似火,六月初六似蒸煮
这句农谚不难理解,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大意是说,如果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的天气非常炎热的话,那么就预示当年的农历六月六前后大概率也是非常酷热的。
二、五月端午热烘烘,伏里热死老黄牛
这句农谚的意思和上一句差不多,也是说,如果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比较炎热的话,那么就预示当年的三伏天期间会非常炎热,热得连老牛都受不了。
三、五月初五端午凉,三伏天里打寒颤
这句农谚的意思刚好和上两句相反,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是个阴雨天气或者比较凉爽的话,那么,就预示当年的三伏天期间也可能会多雨,天气比较凉。
四、端午五月五,南风送雨珠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刮起南风的话,那么就预示接下来将有降雨的天气,天气也因此变得凉爽。
五、五月五北风刮,夏日毒泪哗哗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刮起北风的话,那么就预示当年的夏天是个"毒日头",形容天气非常酷热,人们都被"热哭了"。
总的来说,人们认为"早端午"的年份雨季来得早,夏天相对凉爽一些。相反,"晚端午"的年份夏天会比较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