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停战就晚了,印度吃了大亏,巴方首战告捷,中方亮明3个立场

2025-05-08 16:46  头条

巴方称本可以击落十架以上印度战机,但他们没这么做,说明巴方有为争端降温的意思,而印度方面其实也有。在中国已在12小时内3次表态,南亚局势会不会降温呢?我们来看先来回顾一下局势并作出分析。

5月7日,印巴发动激烈空战,双方出动战机数量多达125架次,在克什米尔附近激战1个小时。最终,印度对巴基斯坦境内9处"目标"完成袭击,而巴基斯坦则击落了至少5架印度战机。这是自4月22日印巴争端以来,双方最激烈的军事对抗。

事后,印巴双方都宣称自己是获胜的一方,而报复和反报复仍在继续上演。从双方"空战"结束后的不到12小时内,中国已经连续3次表态,希望双方保持克制。

中方12小时内3次表态

5月7日印度对巴方发动空袭后,印度第一时间向美国等作了情况说明。中国外交部5月7日上午11时左右立即表态:对印度的军事行动表示遗憾,对目前事态的发展感到担忧。中方呼吁印巴双方以大局为重,保持冷静克制,避免采取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的行动。

注意,这是本轮印巴争端以来,中方第一次使用"军事行动"这个词,这意味着,印度此次的行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摩擦",而是被国际社会定义为军事行为。中方目前对印巴局势非常关注,最主要的态度还是呼吁双方保持克制(下图)。

当天下午,外交部举行例行发布会,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方已经就当前的印巴局势阐明了立场。这一次的表态,比上午更加详细,特别是多了"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继续为缓解当前紧张局势发挥建设性作用"这一句话。说明中方在呼吁双方克制的同时,也在强调国际社会和中方一道,为南亚的和平作出贡献。这是第二次表态。

根据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的消息,5月7日晚,姜再冬大使会见了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双方就印巴紧张局势交换意见。巴方重申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希望同中方就当前局势保持密切的沟通协调。

很明显,巴方的意思有三点:第一,对印度凌晨的"空袭"向中方作了情况说明。第二,重申了国家立场和决心。第三,希望中方能给予支持和理解。

姜再冬大使再次表明了中国的态度:第一,对印度的军事行动感到遗憾。第二愿意和巴方保持沟通。第三,呼吁双方保持冷静,避免局势再升级。

中方的三次表态,都在5月7日当天,时间涵盖了上午、下午和晚上,核心观点就是:为局势降温。

印巴双方都宣称自己是"获胜者"

印度此次发动的空袭,属于"不宣而战",因此获得了战术上的"主动权",在印度对9个不同的地点发射导弹之后,巴基斯坦方面传出了剧烈的爆炸声。印度方面对媒体宣称,他们并没有针对巴基斯坦的军事设施,纯粹是打击"恐怖主义",他们袭击的9个地点也是"恐怖组织的营地"。印度在结束军事行动后就立即宣称自己取得了完美的胜利。

莫迪在当天晚上出席高层通报会的时候,还面带笑容地说:"这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值得骄傲的时刻。"但莫迪对印方的损失只字未提。在印度方面看来,他们把"恐怖组织"的9个营地全部摧毁,他们就是"获胜者"。

而巴基斯坦方面则不这么认为,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局长乔杜里7日在电视直播讲话中说,印度袭击的地方根本不是什么"营地",而是平民区。目前,因为印度的袭击,巴基斯坦方面多处房屋被毁,26人死亡,还包括儿童。随后,巴基斯坦媒体报道,巴方面对印度的战机攻击,果断出手反击,最终击落了印度6架战机(其中有一架无人机),包括3架"阵风"。巴基斯坦虽然遭到了导弹袭击,但对于一次性击落对方6架战机,显得非常兴奋。这对于巴基斯坦来说,不仅仅是一场战斗的胜利,更是为接下来的印巴对峙提升了士气和装备信心。

巴基斯坦方面提供的消息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转载之后,迅速引爆舆论,国际媒体纷纷唱衰印度,认为印度在本次夜袭中吃了大亏。但印度媒体对战机被击落的事情几乎缄口不言。

印巴双方皆降温趋势

由于本次夜袭是印度主动发起,巴方随后将其定义为"入侵行为",声称要对印度进行报复。5月7日下午,巴基斯坦利用直升机群携带火箭弹,摧毁了印度步兵第12旅的总部。该旅是长期驻扎在克什米尔地区,并牵制巴基斯坦驻军的主力部队。巴方的行动,造成了印军至少27人死亡,49人受伤。根据巴基斯坦的说法,此次对印度步兵旅的袭击,是对4月7日凌晨印度夜袭的报复。

而印度方面也不甘示弱,莫迪发表讲话,要对巴基斯坦境内、印度河下游的尼卢姆-杰赫勒姆水电站进行炮击。该水电站对巴基斯坦抵御洪灾和调节水量有很大作用。莫迪还在边境举行大型的空战演习,意在挑动民众情绪,并声称还要继续控制印度河上游的水源。

看起来局势愈演愈烈,但笔者发现,在27日夜袭事件发生后,双方其实已经有所收敛。

首先,巴基斯坦方面虽然袭击了印度步兵第12旅,但并没有乘胜扩大战果。且巴方表示,他们昨日本可以击落至少10架战机,但为了不扩大矛盾,因此才没这么做。不管巴方是不是有夸大的成分,但从他们的言行可以看出,巴方的确只是报复,并不想把事情闹大。

其次,印度方面在损失战机之后,只能用远程炮轰、或者军事演习这种"可控"的手段。这证明印度方面在首战"失利"之后,不敢再贸然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理由很明显,第一次"失利"或许还能找理由搪塞过去,若接下来再出岔子,就必须要有人出来负责。所以,莫迪决定采取稳妥的方法,例如"水武器"。切断印度河上游的水源,以达到"威逼"巴基斯坦的目的,这样是"稳胜不败"的选择。所以,印度接下来也不会有大范围攻击行动。

第三,中方12小时内3次发声,呼吁双方保持克制。美国、俄罗斯、联合国也都纷纷表态,为冲突降温,印度如果继续不顾国际舆论的话,那他接下来将会更加被孤立。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方的态度代表了国际社会主流的声音,印巴争端或许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冲突。南亚局势,或将迎来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