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瞻放着好好的险要不守,非要和邓艾决战?他到底在想什么?

2025-11-20 16:42  搜狐

诸葛瞻放着好好的险要不守,非要和邓艾决战?他到底在想什么?

《--【·前言·】--》

263年,蜀汉面对魏国的最后一轮进攻,邓艾凭借出奇不意的奇袭突破了蜀汉防线,诸葛瞻却在此关键时刻做出了一个令后人震惊的决定--放弃坚守险要,选择与邓艾决战。

诸葛瞻的指挥任务

263年,魏国对蜀汉的最终进攻拉开序幕。司马昭的指令如同一记重锤,魏国三路大军分头压向蜀汉,而其中邓艾所领的西路军以其奇袭之势成为了进攻的关键。

在这一历史节点,蜀汉的防线显得异常脆弱。诸葛亮的去世,让蜀汉失去了长期支撑的核心,继任的诸葛瞻虽继承了父亲的部分威望,却在军事战略、资源调配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作为蜀汉的继任者,诸葛瞻肩负着守护国家的责任。当时,蜀汉的防线依托着蜀地的险要地形,特别是剑阁、涪城和绵竹等战略要点,成为了抵挡魏军的重要屏障。

剑阁地势险峻,被认为是防守蜀汉的"锁钥",只要守住了剑阁,蜀汉的西南边疆便能得到有效保障。然而,虽然蜀汉的防线固若金汤,但魏军却早已决定采取不同寻常的进攻路线。

邓艾,这位魏国的名将,以非常规战术著称。在司马昭的指引下,邓艾并没有选择正面进攻蜀汉最为坚固的剑阁防线,而是选择了阴平道这一艰难险峻的小路。

阴平道本身并非蜀汉军队的主要防守区域,因为地形复杂、道路险峻,很多人认为敌军不可能通过这一条路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然而,邓艾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在夜幕的掩护下带领西路军突破了蜀汉的防线,走出了意料之外的路线。

与此同时,蜀汉的军事高层并未察觉邓艾军队的意图。尽管诸葛瞻的指挥调度一度将注意力集中在剑阁、涪城等重要防线的防守上,但却忽视了这条相对不显眼的阴平道。

正因为此,邓艾的进攻能够毫无阻碍地突破蜀军的第一道防线,迅速逼近绵竹和涪城。蜀汉的防线突然变得不堪一击,面对突如其来的进攻,诸葛瞻的指挥系统已经无法有效应对这一场突然的危机。

尽管蜀汉一度依靠险要地形和相对有限的兵力抵挡了敌军的侵入,但随着邓艾西路军的突破,蜀汉的整体战略布局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诸葛瞻在权衡利弊、决定如何防守时,已然被不断变化的战局牵制,而蜀军的内外局势也在日益恶化。随着邓艾继续深入,蜀汉的危机愈加严峻。

邓艾的策略与奇袭之路

邓艾,魏国著名的将领,军事才能出众,且善于采取出其不意的战术。在三国战争的最后阶段,邓艾凭借其灵活的战略思维和胆略,在蜀汉面前上演了一场极具戏剧性的胜利。

263年,他被任命为西路大军的主将,负责从西线攻占蜀汉。此时的蜀汉,已经面临着内忧外患,士气低迷,指挥系统亦受到极大挑战。

邓艾的进攻战略与魏军惯常的正面进攻截然不同。大多数历史学者与军事分析家都认为,邓艾选择阴平道这一条不常被人关注的道路进行进攻,足以证明他具有独到的战略眼光。

阴平道的地形十分复杂,且道路崎岖,给敌军的推进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而蜀汉并未将这一地段视为敌人的潜在威胁,因此没有在这一地区设置重兵把守。

邓艾之所以选择这一条道路,正是看中了蜀汉对这一地形的忽视。他没有选择蜀汉坚守的剑阁等险地,而是绕过了这些主力防线,选择通过阴平道这一险道,迅速突破了蜀汉的防线。

这一战略大大出乎蜀汉将领的预料,也使得蜀军未能及时作出有效反应。邓艾凭借其灵活多变的战术,成功达成了奇袭,迅速进入了蜀汉境内。

在成功突破蜀汉防线后,邓艾并未立刻展开全面进攻,而是选择继续以稳步推进为主,利用敌军未能及时反应的时间,进一步深入蜀汉腹地。他通过占领涪城、绵竹等地区,逐渐逼近蜀汉的核心区域,蜀汉的防线被突破,蜀军退无可退。

邓艾所采取的出奇制胜的战术,使得蜀军的指挥系统陷入了被动状态,诸葛瞻未能及时稳住局势,导致蜀汉的防线陷入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