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平台掀“大会员”大战:淘宝为什么还要做一套“大会员”体系?(4)

2025-09-17 13:24  头条

数据方面,美团通过211亿研发投入,将用户标签化为多个维度(如辣度偏好、等餐耐心值),动态匹配餐饮券或酒店升房权益。;京东则通过外卖与3C消费数据,,反向指导家电促销策略;淘宝则将淘气值纳入饿了么点餐、飞猪订酒店、高德打车等数据,季度动态刷新等级。

情感方面,美团会员强调社会身份,如黑钻会员享热门餐厅免排队、机场贵宾厅使用权。普通→黑钻晋升需消费7万元成长值,用户为"解锁权益"持续消费,类似网游升级机制;京东强调品质生活,如手机、家电质量问题直接换新,解决高客单价用户售后焦虑,信任感转化为复购;淘宝强调社交,提供1对1极速服务,用户获得"VIP被重视感"。88VIP中高淘气值用户成为"关键意见消费者",分享购物心得获平台流量倾斜。

就笔者观察,美团、京东、阿里其实都在以会员体系为本,并根据自家优势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三家平台都尚未建立起自己在大消费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但这并不怪各家平台不给力,而是当前的大消费市场还在演变中。

以2025年的外卖大战为例,巨头们用最野蛮的烧钱方式撕开了即时零售市场的入口。美团着眼于建立"送啥都快"的强认知,淘宝闪购正打造"万物可闪购"的新印象,京东则强化"品质即时达"的差异化标签。

然而,笔者观察发现,随着京东"分钟级配送"、美团"全力反击"、淘宝"订单超美团"时,​时效性正迅速转化为巨头们的基础设施能力​。当所有玩家都能实现"快",它便不再是护城河,而是入场券。

与此同时,用户的欲望正悄然进化。​用户对平台商品丰富度,跨品类组合购买(如休食饮料组合购买),场景化解决方案(如"牛奶+面包""防晒霜+遮阳帽"等组合)需求飙升。当消费者的需求开始发生结构性迁移,其需求已从"快速送达,"转向"精准满足"

于是我们看到,巨头们通过数据智能、场景深耕等努力"精准满足"用户需求。以数据挖掘为例,美团​基于7.7亿用户的消费动线数据(如餐饮偏好、时段分布、位置轨迹),构建了"超脑"预测系统,在午间推送"轻食套餐",夜间推送"啤酒+烧烤"组合,精准匹配场景化需求;京东则依托5.8亿用户行为数据,划分3000+细分客群画像,实现"千店千面"。例如,家电频道推出"AR空间站",用户可实时预览家电入户效果;阿里​整合淘系消费、支付宝支付、高德地图等多维数据,形成全域用户画像。88VIP会员可享受淘票票优先购、飞猪酒店折扣等跨场景权益,打通"消费-娱乐-旅行"需求链。

时至今日,各平台除了努力"精准满足"用户需求,还在推动会员体系建设,努力从精神、情感、场景响应上和用户同频共振,成为用户"值得信赖的生活伙伴"。

可以看到,在即时零售的万亿战场上,胜负关键已不再是补贴力度,"速度"这些以前的常规武器,而是将会员数据转化为精准服务的能力。

笔者认为,未来大消费市场真正的赢家,必是那些能将会员数据转化为精准服务能力,将经济激励升维为情感联结,​把"大会员"体系打造成用户"不愿离开"的生活共同体的企业。

届时,大会员将重塑商业竞争的底层逻辑。

而这,就是笔者为什么说大会员将是巨头们的下一个战场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