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柳白】面对难以撼动的中国稀土产业优势,美国某些政客的"脱钩"执念,已然演变成一场场政治行为艺术。
在特朗普夸口美国将在"一年后"拥有大量稀土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吹上了。
11月7日,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萨姆特县,贝森特走访了eVAC Magnetics公司新建的一处稀土矿物加工中心。他在那里接受福克斯新闻专访时称,该中心将有助于降低成本,打破中国对该行业"卡脖子"的局面。
"这是25年来美国制造的第一块(稀土)磁铁,我们正在结束中国对我们供应链的卡脖子。"
他在节目中称,稀土磁铁是几乎所有现代产品的关键组成部分,从智能手机和汽车到风力涡轮机、战斗机和导弹系统都是这样。
"多亏了像eVAC这样的公司,我们终于再次获得独立。"贝森特颇为激动,他还将这一稀土矿物加工中心与更广泛的经济复苏和就业创造联系起来,并预测美国制造业将在2026年和2027年持续"腾飞"。

贝森特接受福克斯商业频道采访
看起来,贝森特目的明确。
他不断给老板特朗普"拍马屁",把此事归功于特朗普关于稀土资源的行政命令,顺便表扬了一下共和党籍南卡罗来纳州州长亨利·麦克马斯特(Henry McMaster),称其帮助加快了州政府的审批流程,仅用了八周时间就获得了批准。
他还称,特朗普致力于将制造业带回美国"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这不仅意味着高薪工作,也关乎国家和经济安全"。
他说,大约800名建筑工人参与了该工厂的建设,预计随着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工厂规模可能会扩大"六到十倍"。
借着这个机会,贝森特不忘攻击前任拜登政府,又借势在物价和工资方面吹捧特朗普政府的政绩。
只不过贝森特基极尽吹嘘,也没法让美国产业面露喜色。
毕竟听到这里,人们已经意识到,贝森特此言不过又一次美式"赢学"的体现,政治宣传的象征意义,远大于经济现实,更暴露了美国深层的焦虑与依赖。
中方多次就稀土出口管制问题强调,相关措施是依法依规完善中国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常做法,体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大国担当,中方致力于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
其实,中国的真正优势并非"卡脖子",而是完整、开放、市场化的体系。
中国目前占全球稀土加工能力的80%以上、磁体生产的90%以上。美国虽拥有像芒廷帕斯这样的稀土矿,但长期缺乏中下游冶炼与分离技术,产出仍需送至中国加工。
显然,所谓"美国磁体"的生产,其技术成熟度、成本和规模都无法与中国成熟产业链相提并论。
近段时间以来,已有一众美西方业内人士坦承,摆脱对华稀土依赖,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
澳大利亚和美国专家分析称,美国要建立安全、独立的供应链,需要10至20年时间。
美国诺维昂磁业公司(Noveon Magnetics)联合创始人斯科特·邓恩早前向美媒透露,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宣布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后,他接到过大量咨询电话,"客户不仅要求按原计划推进,还希望将原定产量提升数倍"。
话及此处,邓恩面露难色,"部分客户的需求标准,是中国几十年产业积累才能做到的。"
《华尔街日报》10月28日的一篇报道同样注意到西方的稀土投资热潮。报道称,中方的震慑性举措,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方稀土产业的复苏。
然而,且不论重建西方稀土供应链本就需要时间,更何况该行业此前就已经经历过多次"虚假繁荣"。事实就是,中国以外的稀土行业,在经验和专业技术方面都存在缺口。
一块被大肆渲染的磁铁,映照出美国在关键矿产领域的战略焦虑。但真正的供应链安全绝非作秀和孤立主义,而是基于市场规则的互利共赢。
对美国政客来说,不如放下那股傲慢和偏见,以务实的姿态,坐下来跟中国好好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