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裂的日子里,俩兄弟的人生轨迹彻底跑偏。
俄罗斯在蒙古人的影响下,形成了强势的中央集权;
乌克兰则在波兰-立陶宛的统治下,被迫接触天主教,原本统一的东正教信仰开始分裂。西乌克兰逐渐受天主教影响,形成了"乌克兰希腊天主教会",而东部依然坚守东正教传统。宗教的裂痕,成了日后分歧的第一个隐患。
二、结盟与裂痕:从抱团取暖到心生嫌隙
1648年,乌克兰哥萨克人实在受不了波兰的压迫,在赫梅利尼茨基的带领下起义。打了几年实在扛不住了,1654年,赫梅利尼茨基只能向俄罗斯求援,签署了《佩列亚斯拉夫协议》,东乌克兰正式并入俄罗斯帝国,俩兄弟又凑到了一起 。
刚开始结盟确实是双赢:俄罗斯拿到了梦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乌克兰得到了庇护。可好日子没过多久,矛盾就来了。俄罗斯帝国把乌克兰当成"小俄罗斯",压根不尊重它的民族文化,强行推行俄罗斯化,比如:禁止乌克兰语教学,销毁乌克兰文书籍,逼着乌克兰人放弃自己的传统 。
1708年,乌克兰想趁着俄罗斯和瑞典打仗谋求独立,结果被彼得一世派军血洗营地,独立梦想彻底破碎。这一战,让俄乌之间埋下了第一颗仇恨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