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洪秀柱”浮出水面?如何看待郑丽文参选国民党主席(3)

2025-08-22 10:00  头条

你提到的"真有竞争力"的名单里,赵少康、郝龙斌、连胜文、傅崐萁、张善政、王金平这些名字,一字儿排开都是山头。有没有人会在最后时点杀入,拿出"筹款+组织+媒体"的三位一体方案?有待官方确认。但我提醒一句,党魁不是电视辩论竞赛,真正起作用的是"连署名单"和"县市联动"。登记前一周要盯的不是谁谁谁又上节目说了什么,而是哪些县市长、中常委、中评委把名字写在了谁的背后。名单厚度就是胜率。媒体上最吵的未必是名册里最厚的,这点每一届都应验过。

不少朋友问,张亚中这次会不会异军突起。按你给的材料,他更像理论旗手,擅长论述,重逻辑与价值。他缺的是党务与组织盘。若真的想挑战,他的唯一解法是"联合内阁式竞选",把组织、财务、文宣三个副手都找一线派系的人来做,并提前对外公布团队。没有团队名单,他就会被贴上"只会讲,不会打"的便签。郑丽文同理。她的战斗人设如果不配合"可治理团队",最后也会被组织票压住。战斗力要通过人事表与流程图落地,落不了地,就只能落在话术里。

我还得把8月23日罢免拉回来放在显微镜下。你用"7比0"来定调,这个判断对士气有好处,但更关键的是数据结构。如果投票结构呈现"高自家动员、低跨阵营外溢",那说明蓝营的基本盘极有纪律,这对主席战是利好;如果出现"逆风选区动员差、强势选区堆量过度",那就暴露组织传导的断点,需要在登记前迅速补洞。罢免不是结果,是诊断书。主席候选人谁能第一时间拿到诊断书,谁就能在组织动员上先做处置。郑丽文若能在罢免当晚拿出一版"数据-对策"清单,她的"战斗派"就会升格为"战斗+治理兼备"。这是她把声量转化为领导力的绝佳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