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国民党主席改选时程已经定下,9月4、5日登记,10月18日投票,11月1日交接。8月23日还有一场全台关注的第二轮罢免案,蓝营把"反恶罢"当成阶段任务。就在这个时间窗口,郑丽文密集出镜,在政论节目里抛出一句"卢不选,我就选到底",并且把自己的参选动机讲得很直白--有支持者公开说"她一选就回党缴党费",还有人表示"她当选就入党"。
卢秀燕那边,外界不断在放风"做好做满",台中市政优先,站在她的位子看,国民党主席每个月要扛将近四千万新台币的硬成本,还要处理一堆人事与选务,这副担子不轻,她不急着背也合情合理。朱立伦方面,桃园市议员、朱系嫡系凌涛直接讲"11月1日一定交棒",等于把"朱不连任"的风向钉住。已经宣示要选的,至少有张亚中、郑丽文、卓伯源三位。这里面,声量最猛的是郑丽文,组织盘最薄的也是她,这就构成接下来那场"明刀明枪"的基本剧本。
有人会问,这些够不够赢?我必须把冷水泼在恰到好处的位置。国民党主席这盘棋,决定胜负的从来不只有"能打"。党魁选战是组织战、资源战、路线战的合成。组织战看谁握住县市首长、立委、中常委的连署与动员,资源战看谁能把每个月四千万新台币的财政压力拆分给愿意共担的企业与派系,路线战看谁能提出让中间选民不反感、让基本盘起鸡皮疙瘩、让大陆端觉得"可谈可行"的两岸与内政组合拳。三条线必须一起过关,缺一条都可能在投票那天摔跤。从目前公开信息看,郑丽文的组织名单、财务团队、地方派系的明确背书,暂无相关信息。她有声量,但声量要变成票,需要把人名和岗位列成表格,拿到镜头前。没有这步,所有豪言都像打在风里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