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丨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卢秀燕弃选陷困,党内危机怎么解?

2025-10-19 15:26  头条

郑丽文今天获得65122票,以50.15%的得票率当选国民党新一任主席,这不是结束,而是一场"求新"与"守旧"的暗战刚开始。

这次选举本该是国民党党机器换帅的常规操作,却郑丽文击败郝龙斌却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民进党大佬游盈隆的说法很具有代表性,他说,郑丽文当选是国民党内书新求变党意的胜利,"但新手上路,大好大坏"。郑丽文将接掌党机器,对国民党而言宛如八级强震,国民党人现在一定是一片错愕,一片茫然,一片慌乱。

郑丽文刚当选就受到来自卢秀燕、朱立伦和本土派的三方压力,或敲打或划线。从朱立伦嫡系凌涛放话"不走中间路线就当最弱势主席",到卢秀燕派系子弟兵黄健豪呼吁郑丽文"赢回中间选民",再到本土派议员直言"亲中路线就退党"……这场选举的余波,暴露的不仅是新老交替的阵痛,更是国民党内部"求变"与"守旧"、"本土"与"深蓝"、"台湾民意"与"两岸路线"的多重角力。

胜选密码:党内"求新"的集体宣泄

郑丽文的高票,本质是国民党基层对"现状不满"的集中投射。

游盈隆点破关键:"多数国民党党员求新求变。"过去几年,国民党在台湾地区选举中屡屡受挫,尤其连续三届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惨败,基层早有怨言。郝龙斌虽被视为"稳健派",但在年轻党员眼中,他的"温和路线"更像"原地踏步"甚至退步;对比之下,郑丽文以犀利言论、敢冲敢说的风格突围,恰好契合了"换个活法"的集体心理。

更现实的变量是军系动员与年轻、自主性党员。郑丽文早年有媒体人背景,近年深耕军系人脉,选举期间军系组织的高配合度被认为是关键助力。台南市议员蔡育辉更所言:"这不是全党支持,是军系帮她打赢的。"这意味着,郑丽文的权力基础并不稳固--她赢得了"求变"的口号,却未真正整合党内多元派系;她激活了基层对"新"的渴望,却也放大了其他群体对"变向何处"的焦虑。

三方警告:谁在给新主席划红线?

郑丽文还没来得及发表就职演说,三方势力几乎同时发出警告,给她"递刀""划红线"。

第一刀来自朱立伦阵营。 朱立伦的嫡系人马、智库副执行长凌涛公开放话:"新主席若不走'中间蓝',拥抱社会民意,会是最弱势主席。"这句话翻译得更直白些:朱系在提醒郑丽文,别想着翻旧账或强推"深蓝偏统"的路线,国民党的生存逻辑仍是"讨好中间选民"。毕竟朱立伦任内最核心的教训,就是被民进党塑造的"抗中"民意绑架,既不敢谈统一,又不能说跟拜"台独",最终两头落空。凌涛的警告,本质是维护朱立伦的所谓"安全"、实际却是错误的路线,试图维护朱系资源利益。

第二刀来自卢秀燕阵营。 卢秀燕的嫡系黄健豪选前曾批郑丽文"履历苍白",选后却话锋一转:"希望新主席依多数民意,赢回中间选民,重返执政。"表面是客套,实则暗含要求--台中作为国民党在台湾中部的基本盘,黄健豪的话代表了地方派系对"实用主义"的坚持,警告郑丽文不要走深蓝统一路线,别搞冒险,否则容易输掉2026年、2028年选举,坏了卢秀燕2028年登顶的大梦。

第三刀最锋利,来自国民党所谓"本土派"。台南的蔡育辉直接摊牌:"她郑丽文是军系扶上来的,若继续'亲中'路线,我想离开(国民党)。"这位台南市议员的退党威胁,戳中了国民党的"本土焦虑"--本土派早已对"深蓝"路线失去耐心。他们要的不是"两岸统属一中""追求两岸统一",而是"台湾优先"的政策;不满的不是两岸交流本身,而是害怕交流中被民进党"抹红"。蔡育辉的威胁,本质是本土派在划清界限:可以支持国民党,但不能支持"不台湾优先的国民党"。

民意陷阱:被民进党塑造的"主流"

三方警告的背后,藏着更深的矛盾:国民党长期被民进党定义的"民意"牵着鼻子走。

民进党执政多年来,通过教育、媒体、社会运动,成功将"抗中""拒统"包装成所谓"台湾主流民意"。在这种语境下,任何强调"两岸同属一中""深化融合发展"的声音,都会被打成"卖台";相反,"不统不独""维持现状"反而成了"安全牌"。朱立伦任内正是被这套逻辑束缚,既不敢坚定"九二共识",不敢强调"两岸同属一中",又无法回应基层对"两岸红利"的需求,最终陷入"做什么都错"的困境。

如今郑丽文面临的,正是这套"民进党式民意"的高压。凌涛口中的"中间蓝",本质是民进党定义下的"不统不独";黄健豪要求的"赢回中间选民",前提是符合民进党塑造的"台湾优先"叙事;就连蔡育辉的"亲中路线"指控,也是基于民进党灌输的"亲中=卖台"标签。国民党的保守势力越害怕"被民进党攻击",就越容易被这套虚假民意绑架,最终失去自我革新的动力。

破局关键:平衡术与路线重构

郑丽文要坐稳党主席,必须做好两件事:安抚反对者,重构路线叙事。

首先,权力平衡是她就职后的当务之急。 她的高票离不开军系与年轻自主党员的支持,但过度依赖单一派系只会加剧内部分裂。她需要通过权力平衡、资源分享来安抚、拉拢本土派,比如通过人事安排吸纳台南、高雄等南部本土议员;同时与朱、卢阵营保持沟通,换取他们对她的政策路线的支持。毕竟,国民党要重返执政,不能只靠军系动员,更需要地方派系的资源与人脉。

其次,路线重构需跳出"民进党定义的民意"。 国民党的优势本应是"两岸稳定进取",而非跟着民进党喊"抗中"。郑丽文需要坚持甚至深化"九二共识",强调其"两岸同属一中"内涵,以及"两岸和平",避免被污名化为"统一前奏";同时用实际案例证明,两岸交流能为台湾带来切实利益。唯有如此,才能扭转"亲中=卖台"的偏见,让"中间选民"看到国民党的独特价值。

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是国民党基层对变革的呐喊。她能否带领党走出"民进党式民意"的陷阱,关键不在妥协,而在找到一条既能回应基层求变、又能坚守核心价值的新路径--这条路或许艰难,却是国民党重返执政的唯一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