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国今年年初采购了逾40万吨美国大豆,6月又签署谅解备忘录,追加14亿美元美国农产品采购。即便如此,孟加拉国1.74亿人口的大豆需求量有限,总订单规模还不到中国单月采购量的三分之一。加拿大、越南等国的市场体量同样难以承接美国的大宗出口。
美国大豆协会多次派团赴非洲国家推广大豆在鱼饲料和畜牧业中的应用。尼日利亚成为新兴目标市场,但受限于基础设施、支付能力和消费习惯,这些尝试收效甚微。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塞特公开呼吁全球各国采购美豆,强调"美国拥有全球质量最优的大豆",但效果并不理想。
中国新战略下的全球主导权
中国大豆进口路径的调整,根本上改变了全球农产品供应链的权力分布。2025年,随着南美出口份额持续攀升,美国大豆在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被削弱。中国通过分散采购,不再对单一国家形成依赖,有效防范了贸易战和地缘政治冲击带来的风险。
阿根廷"零出口税"政策直接吸引中国大单,拯救了本国豆农,顺势打开了中国高端大豆市场。巴西则凭借持续扩张的种植面积,牢牢占据中国进口主渠道。俄罗斯、乌克兰等新兴大豆出口国也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获得中国订单支持。
美国农民的焦虑和政府的补贴政策难以扭转全球大豆市场的结构性变革。即便中美关系出现缓和,美国大豆也很难恢复到过去"产多少、卖多少"的黄金时代。中国的多元化进口战略已成为全球农产品贸易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