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豆冲击下的国内政治与农民生计
全球大豆市场的风暴中心开始转向南亚。美国政府加紧游说印度全面开放大豆市场,甚至将印度视为潜在的"下一个中国"。美国大豆协会、爱荷华州农业代表团接连访问新德里,提出以更优惠价格和技术合作引入美国大豆,试图填补对华出口缺口。
印度复合牲畜饲料制造商协会(CLFMA)主席古拉蒂坦言:美国农民急需新销路,印度人口基数庞大,理论上有能力消化更多进口大豆。2025年9月,印度大豆种植者超过800万人,农业从业人口超1.2亿,直接影响印度人民党的票仓。莫迪政府面临巨大政治压力:一方面要维护与美国的外交关系,另一方面不得不顾及本土农民的生计与社会稳定。
印度本土大豆产业以中小农场为主,国内价格长期受全球行情影响。大规模进口美国大豆极可能引发国内价格暴跌,导致农民抗议甚至失业潮。新德里政策智库分析师拉杰什·库马尔分析,贸然引入美豆会极大冲击印度国内农产品格局,进而影响2026年印度大选的选票版图。"印度市场缺口理论上巨大,但政治风险更高。"这成为多家国际机构的新共识。
美国大豆全球推销为何难见奇效?
美国政府并未停止全球推销大豆的尝试。日本、墨西哥、欧盟、印尼等传统买家年均采购量有限,根本无法填补中国市场的巨大空间。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2024年全球大豆贸易总量约1.8亿吨,中国独占一半以上。日本年均进口量仅300万吨,不足中国的零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