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中旬,在位于长崎和平公园的被团协事务所内,84岁的田中重光接受了《凤凰周刊》的独家专访。事务所的窗户上仍贴有庆祝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红底喜报,还有督促日本政府签署《禁止核武器条约》的标语。事务所不远处是一座高9.7米、重30吨的青铜雕像,象征着长崎市民对和平的渴望。公园内游客络绎不绝,人们不时拉动绳子,敲响高悬的"长崎之钟"。以下是田中重光的讲述:
位于长崎和平公园内的被团协事务所。
40年间多次获得诺奖提名
2024年10月11日是诺贝尔和平奖揭晓的日子。我于当天上午在东京出席了日本被团协代表大会,下午则是厚生劳动省组织的会议。我们在会上要求日本政府制定《国家赔偿原子弹爆炸受害者援助法》。
下午5点40分,我们一行人返回长崎。返程的飞机上,我得知被团协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我们几位长崎人一起欢呼庆祝。一位素不相识的女性对我表示了恭喜。她来自长崎县北部的佐世保市,曾在电视上看到过我。
当晚我收到了不少于十封祝贺邮件,内容多为"恭喜!请继续加油""感到无比自豪"。直到次日,这份喜悦才算沉淀下来。
10月12日,我认真阅读了有关获奖的新闻报道。下午,我与其他原子弹爆炸受害者一起前往长崎市内的一座寺庙,祭奠先驱者渡边千惠子。她在当年的爆炸中失去了双腿,以轮椅代步,始终站在废除核武器运动的最前线。我在墓前双手合十,向她汇报了被团协获奖的好消息,我们还合唱了专门为渡边创作的歌曲《和平之旅》。
1985年,日本被团协首次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但最终获奖的是国际防止核战争医生组织(IPPNW)。随后40年间,被团协多次获得提名,但均未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