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停火不是停战,不代表俄乌以后就实现永久和平了,因为这次停火是美国政府突然转向,强压交战双方达成的,停火条件必然会引发双方的不满。比如停火后的双方实控线,大概率是要按照目前的战线划分,但这对于俄乌双方来说都不满意:乌克兰就不用说了,把俄军推回2022年2月24日之前的控制线,是国内的基本共识,谁就地停火,谁就得下台;对于俄罗斯来说,虽然就地停火能占领将近五分之一的乌克兰,但普京打这场仗本来是要拿下整个乌克兰的,后来发现不现实,把目标改成了拿下"新俄罗斯地区",也就是18世纪几场俄土战争后,并入沙俄帝国版图的大片领土,包括今天的哈尔科夫、敖德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基洛夫格勒、尼古拉耶夫等地,显然俄罗斯目前占领的地区,离这个最低目标还相差甚远。
所以一旦双方经过几年休养生息,重新积蓄了实力,再加上外部条件的变化,那俄乌大概率是要重燃战火的。
那么,外部条件的变化包括哪些?
就西方这边,一个是看美国,民主党四年后能否重新上台,如果能上台,俄乌大概率接着打;另一个是看欧洲,欧盟能不能真正一体化,欧洲"支棱"起来了,就算民主党没上台,欧洲也敢独自支援乌克兰接着打。
欧洲有欧洲的利益,美国有美国的利益,他们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各自的小九九。美欧最大的共同利益是"安全",也就是共同应对"俄罗斯的威胁",但美国和欧洲隔着大西洋,而俄罗斯却是欧盟搬不走的邻居,所以"俄罗斯威胁"对于欧盟远大于美国。美国愿意保护欧盟,一方面是自身也面临俄罗斯的军事威胁,另一方面是希望欧盟和自己一起应对中国的"产业威胁"。
拜登和特朗普对欧政策的巨大差异,来自于两者对于"中俄威胁"轻重缓急的不同判断。拜登认为"中俄威胁"优先级相同,所以拜登选择同时打压中俄,一手在欧洲援助乌克兰,一手在亚洲遏制中国;而特朗普认为中国的"产业威胁"才是火烧眉毛的大事,所以不惜对俄罗斯各种"绥靖",以疏远中俄,集火中国。
为什么拜登和特朗普对同一个问题,认知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这是因为两人代表了美国社会两种对立的思想--国际主义和孤立主义。咱们常说,美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公司,其实这是拜登及其所属的民主党的观点,也就是只把新大陆当成美利坚股份有限公司的总部。但这个公司是个跨国公司,而且员工们的老家还在欧洲,所以如果哪天新大陆不行了,民主党不介意把总部搬到欧洲,美国对欧洲议会的政治渗透就是在"打前站",只要精英们能继续统治地球,总部在哪重要吗?所以对于民主党和拜登来说,欧洲老家和新大陆同样重要,所以俄罗斯的军事威胁,与中国的"产业威胁"同样紧急,欧洲有难,美国必须上,欧洲和俄罗斯关系好,我也必须破坏,这就是北约东扩,以及俄乌冲突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所以一旦民主党重新上台,俄乌重新开打的概率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