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玟走了,周海媚走了,琼瑶也走了,为什么只有大S没能入土为安

2025-02-24 20:08  搜狐

大S(徐熙媛)的猝然离世,享年48岁,这一消息震惊了无数人。面对"流感并发肺炎"的热搜,网络瞬间被这一悲痛事件刷屏,却也不禁令人思考:公众人物的生死,是否还留有真正的纪念与感怀?反倒是成为了一场荒诞的流量盛宴。

早晨,当许多人还在怀疑这一消息的真实性时,真正的确认让人心生震撼。一个鲜活的生命,如此突然地离开,怎能让人不感到空洞与不安?而当消息的真相浮出水面时,舆论的转变令人意外,哀悼的阵营迅速形成,仿佛每个人都想要参与这场流量的狂欢。

大S的电子病历在网络上被迅速传播,事实与虚假交织,混淆了人们的视听。AI合成的临终语音播放量破亿,她最后的朋友圈信息也被拍卖,而追悼会的门票成了黄牛手中的摇钱树。无辜的她,仿佛成了比生前更为光鲜的存在。这一切的荒诞,令人心头一紧。

当殡仪馆外有人直播哭丧时,真实的情感在这场盛宴中显得如此微不足道。粉丝们的"元宇宙追悼会"门票十分钟内售罄,节目收视率高于其生前的综艺。这样的网络盛宴,竟创造了大S职业生涯的商业价值,令人切肤之痛。

对大S的离世,公众给出的善意也许只是表面。在这场盛宴中,很多人都在撒下鲜血,希望能捞到一丝流量的红利。人们在留言区安慰自己的偶像的同时,又悄然从黄牛手中抢购那些看似珍贵的轨迹。这和那些流行的"人血馒头"何其相似,让人忍不住深思。

大S的猝逝,暴露出社会对生命与死亡的无知与冷漠。对于公众人物的去世,媒体与粉丝们的狂欢,无疑是对生命敬畏缺失的体现。即便是死亡,也被这个商业化社会标上了价格。真正的死亡尊重,不在于喧哗的网络动静,而是让其回归死亡的本身,多一点尊重,少点关注。

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珍视生命,尊重死亡。而当这一切在流量面前被冲淡时,我们有必要反思:这样的狂欢,究竟是对大S的惋惜,还是流量时代下对她的剥离?

<a 100%"="" data-spm-data="1" style="border: 0px; margin: 0px; padding: 0px; color: rgb(25, 25, 25); cursor: po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