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崔克、闪电还在用"职业赛事血统""环法认证"等标签编织阶级叙事时,中国工厂已用"碳架+105套件只要3998元"解构了高端溢价。
国际大牌降价了,国产牌子崛起了,有趣的现象随即产生了:想象一下,在自行车消费圈层里,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会有多少人嘴上高喊"支持国货崛起",可手指却很诚实地打开小红书,看看崔克的评测?
"早就想买一台崔克了,现在正是时候,但买降价之后的是不是不太体面?"Christine有点茫然。
这就是如今自行车行业风云际变的时代夹缝中,骑行热潮余波下的中产们开始打起的如意算盘:"不管崔克打半折是在警示同行,还是在恶心老车主。反正这是我最想入手崔克的时候。"Christine有点激动。
以上便是如今中国自行车市场上的某些真相--如果那些海外公路自行车知名品牌的店员笑着对你说:女士,半折是我们店让利回馈顾客的诚意之举,那可你千万别信,他们可能只是知道如今的大环境下收成不会好,便清清库存罢了。
要知道,中国的公路自行车销量,早就下滑了。
从一车难求,到断崖式打折去库存,公路车在中国,从疯狂涨价到降价,也就两年。
早在2023年至2024年两年间,各品牌自行车就在直播间里进行着疯狂厮杀,以国产车喜德盛AD350带领的网络销量王为代表,JAVA佳沃、SAVA萨瓦、锥特等,几乎月月出新品,月月搞背刺。
背刺的新刺法,不是降价,而是价格不变,配置翻倍。"这种配置升级吧,它就像手机系统更新,你永远不知道下个月会不会被'背刺'成老用户。我花大几千买台车,下个月它配置突然升级了,还那价,那种难受和我买了台闪电几天后它降了一万没啥区别。以前都说自行车是理财产品,卖了能财富自由,现在只有真财富自由的人才敢买它。"刘浩说。
这就是真相的有趣之处--国际大牌,用降价不降级来企图保住销量,继续笼络住中产们。可大牌车降价了,中国中产买它,还能买到面子吗?
而与此同时,国产品牌则用升级不升价来刻意弱化品牌溢价,以收获下沉市场消费者。当然,可能也企图收获一拨儿开始追求性价比的中产。
那么,如果中产们进入国产车直播间,会咬住"新配置不加价"的钩子吗?等他们缓过神儿来,恐怕会意识到,"高性价比"实则是个无限循环的陷阱--刚提车就成"绝版"的现象,小红书上笔笔皆是,二手车比共享单车折旧还快。
"见多识广"的中产们看透了销售真相,还会花动辄成千上万的银子再复购公路自行车吗?
此时此刻,不论消费者是企图以捡漏来狂欢,或是依旧活在自己的"中产身份焦虑"里,现象背后的事实,毫无疑问是自行车市场泡沫正迅速破灭这一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