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不断、暴雨如注、台风侵扰,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大家感觉天气变化明显"激烈"了不少。
今年我国于3月15日进入汛期,入汛以来我国天气气候特征如何?未来需注意哪些高影响天气?各地应如何防范?
降水分布点强面弱、前少后多
在中国气象局7月2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介绍,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303.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6.2%,降水分布点强面弱、前少后多,局地强降水频发。全国共有153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当月极值,其中湖北咸丰(358.3毫米)等11站突破历史极值。
从时间进程看,6月以来我国雨季进程明显偏早。长江中下游6月7日入梅,较常年偏早7天;6月30日出梅,较常年偏早16天,梅雨量较常年偏少11.7%。华北雨季7月5日开始,较常年偏早13天,为1961年以来最早。
"降水量的时间变化上呈现前少后多。3月下半月至4月上旬,全国平均降水量11.8毫米,为历史同期最少;4月中旬到5月,长江以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转为偏多,广西中南部经历'旱涝急转';7月以来多雨区北抬,华北地区及内蒙古等地降水偏多明显。"贾小龙说。
台风生成晚,登陆早,数量多。入汛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有7个台风生成,其中3个登陆我国,比常年同期偏多1.1个。第1号台风"蝴蝶"于6月11日生成,较常年(3月25日)显著偏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