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传导效应持续发酵。建筑行业因房企投资收缩大量退出,投标条件被迫提高,进一步挤压行业利润空间。家电、建材等上下游产业同样承压,与房地产相关的企业普遍采取裁员措施,就业市场受到连带冲击。从宏观视角看,房地产及关联产业占 GDP 比重超 15%,其持续低迷已对整体经济形成显著拖累。
四、突围路径:政策重构与模式转型
面对深度调整,行业突围需要政策端的精准发力与企业端的模式革新形成合力。
政策层面需突破三重约束。在预期管理上,应建立房价稳定监测机制,通过存量房收购政策优化(如完善专项债收购价格机制)缓解库存压力,打破信心崩塌的循环。在融资公平上,需拓宽民营房企融资渠道,降低境外债发行门槛,缩小国企与民企的融资成本差距。在区域调控上,应放弃 "一刀切" 模式,对三四线城市严控新增供应,对人口流入的核心城市支持合理改善需求,如杭州依托产业优势实现楼市逆势上扬的案例值得借鉴。
行业需构建发展新模式。房企应从 "高杠杆、高周转" 转向 "轻资产、重运营",借鉴华润置地 REITs 运作经验,加速存量资产证券化,缓解现金流压力。在产品端,需匹配需求结构变化,减少低质刚需盘供应,聚焦高端改善型住宅与产业配套设施,响应 "产业功能与空间服务融合" 的新趋势。存量运营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领域将成为新的增长点,超长期特别国债对 "两重两新" 建设的支持已显现政策红利。
市场生态将加速重构。随着投资性需求退出,居住属性回归本位,租购并举体系将逐步完善,长租公寓、保障性住房等领域有望培育新的市场动能。区域分化将成为常态,核心城市圈的房地产市场仍具韧性,而人口外流的中小城市可能进入长期阴跌阶段,行业资源将进一步向优质区域与企业集中。